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伯仁善利阁

标题包含
次伯仁善利阁
看经堂中钟磬鸣,看经堂外水云清。 山连远渚鸟飞急,风入轻帆舟去平。 烟树不妨留夕照,尘缨正欲濯寒泓。 凭谁为我问造物,乞与少陵常眼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阅读经书的大堂内,钟声和磬声悠扬回荡;在大堂之外,水色和云彩交相辉映,清澈明朗。远处的山峦连接着陆地,群鸟振翅疾飞;微风吹拂着轻快的船帆,船只缓缓驶离港口。傍晚时分,烟雾弥漫的树林并不妨碍夕阳的光辉;尘世的烦恼犹如一根牵累的丝带,我渴望在这泓清泉之中洗净心灵的尘埃。谁能帮我向造物主询问,让我像杜甫那样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这世界的一切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善利阁:位于浙江松阳的一座古楼阁。 2. 看经堂:这里指善利阁内的诵经厅。 3. 钟磬:钟声和磬声,佛教寺庙中的法器。 4. 山连远渚:山与远处的洲渚相连。 5. 尘缨:世俗的纷扰。 6. 寒泓:寒冷的水。 7. 乞与:向天神祈求赐予。 8. 少陵:杜甫,唐代诗人,号少陵野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心情的诗作。开篇以“看经堂中钟磬鸣”表现出环境的宁静和肃穆,而紧接着的“看经堂外水云清”则展现出诗人在此景中感受到的超脱与宁静。随后,“山连远渚鸟飞急,风入轻帆舟去平”两句则以动态的形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在颈联部分,诗人以“烟树不妨留夕照”表现出夕阳的美景,而“尘缨正欲濯寒泓”则暗示出诗人想要在清澈的溪流中洗净尘世烦扰的心情。这样的表达,使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变化。 最后,尾联以“凭谁为我问造物,乞与少陵常眼明”来表达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杜甫一样洞察世事的眼睛更加明亮,并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伯仁善利阁》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0年左右,也就是南宋孝宗时期。在这一年里,裘万顷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整理和编修典籍。他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段时间里,裘万顷的人生际遇较为平淡。他在朝廷任职,负责文史工作,生活稳定。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平静的生活所淹没,反而时常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诗歌作品中,有很多反映民间生活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内容。 在公元1180年左右,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压迫之下,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裘万顷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苦难深感忧虑。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