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尽野次 其一

标题包含
秋尽野次 其一
丹椒结子菊花黄,山路秋高草木香。 日出鸡鸣下乔树,人来犬吠透疏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攽(bān),字贡父,号公非,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公元1023年,卒于公元1104年,享年82岁。 刘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刘筠是北宋著名的文人,曾任翰林学士。刘攽自幼受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丹椒结子菊花黄,山路秋高草木香。 红红的辣椒挂满枝头,金黄的菊花竞相开放;秋天的高山路上,草木散发出阵阵清香。 日出鸡鸣下乔树,人来犬吠透疏篁。 太阳初升,雄鸡啼鸣,声音从树下传来;人们经过,狗吠声穿透稀疏的竹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丹椒:指红色的椒果,可用于调味和药用。 2. 结子:结果实。 3. 菊花黄:指菊花盛开的时节。 4. 山径:山间的小路。 5. 秋高:秋天的天空高远。 6. 草木香:指秋天草木的香气。 7. 日出:太阳初升。 8. 鸡鸣:公鸡打鸣报晓。 9. 下乔树:从高大的树木上下来。 10. 人来:有行人到来。 11. 犬吠:狗叫声。 12. 疏篁:稀疏的竹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美景。首句“丹椒结子菊花黄”点明了季节特征,鲜艳的红椒和金黄的菊花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第二句“山路秋高草木香”则通过山路、树木等元素表现出了秋天的景象和高远之感。接下来的两句“日出鸡鸣下乔树,人来犬吠透疏篁”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生活的静谧与和谐,日出、鸡鸣、人声、犬吠都传达出了一派宁静安详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尽野次 其一》是北宋诗人刘攽的一首描绘秋季田园风光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左右,正值刘攽中年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因此对民间疾苦有较深的体会。 在北宋初期,由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刘攽的诗歌创作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刘攽通过对秋天田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的关注和对百姓生活艰辛的同情。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秋尽野次 其二》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