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益路提刑谢师厚郎中三首 其二
叱驭灵关万里行,爰书丹笔刺祥刑。
过家旧社瞻卿绣,入蜀何人识使星。
梅福上封推变异,望之雅意在朝廷。
华阴道过行台路,共醉西湖赋鹡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叱驭":形容驾驭车马疾行的样子,这里借指官员在外执行公务。
2. "灵关":古代的驿站名,泛指遥远的征途。
3. "爰书":古代司法文书的名称。
4. "丹笔":指朱笔批文,象征皇帝的权力。
5. "刺祥刑":指依法审理案件,寓意对法律的尊重和公正无私的执行。
6. "过家旧社":指途经故乡故地。
7. "瞻卿绣":指地方官员在接待路过家乡的朝廷使者时,恭敬如瞻仰锦绣一般。
8. "入蜀":指进入四川地区。
9. "使星":古人认为朝廷派遣的使者如星星降临人间,这里指经过四川地区的朝廷使者。
10. "梅福":西汉末年的一位官员,因不满时政而弃官回乡,后来又被任命为尚书令,最后辞官隐居于杭州西湖。这里是作者以梅福自比,表达自己渴望为朝廷效力的心愿。
11. "上封":向皇帝上疏进谏。
12. "望之":汉代的张敞,曾任豫州刺史,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这里借用张敞的名字,表达对使者的期望。
13. "雅意":高雅的志向。
14. "华阴":陕西省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麓,这里有著名的古驿站“华阴站”。
15. "行台":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临时住所。
16. "西湖":杭州西湖,这里代指杭州城。
17. "鹡鸰":一种水鸟,常用于比喻兄弟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益路提刑谢师厚郎中的美好形象,以及对他忠诚履行职责的敬意。诗人用“叱驭灵关万里行”这句来形容他的工作场景,体现出他在遥远的地方为国家公正执法的形象。而“梅福上封推变异,望之雅意在朝廷”则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望和赞誉,希望他能像汉代的名臣梅福一样,为国家的治理贡献力量。
此外,诗中还用了许多典故,如“爰书丹笔刺祥刑”引用的是《尚书·禹贡》中的一句话,表明他对法律的尊重;“过家旧社瞻卿绣”则是通过描绘谢师厚郎中回到家乡的场景,表现了他的人品和人格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谢师厚郎中的赞美和对他的期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法制建设的关注和对人才的推崇。同时,也展示了刘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词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益路提刑谢师厚郎中三首 其二》是刘挚在公元1075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此时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刘挚此时尚未进入官场,他在翰林院任职,然而他却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深的忧虑。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在此背景下,刘挚为即将离任的益路提刑谢师厚郎中写下这首赠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不舍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友人在新的岗位上的期待和鼓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