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海棠
西蜀佳人巧欲言,红酣犹带醉时魂。
子规叫断黄昏后,却忆乡情染露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川美女善言辞,面泛红润如醉酒。
杜鹃啼破黄昏时,回忆故乡沾露迹。
去完善
释义
《蜀海棠》曹彦约
1. 西蜀:古代四川一带的别称。这里指代作者所描绘的海棠花的产地。
2. 佳人:美好的女子。此处借指海棠花。
3. 红酣:形容海棠花开得艳丽,如喝酒微醺般的红晕。
4.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为古蜀望帝杜宇之魂所化,常夜啼悲鸣。
5. 黄昏:日落时分。
6. 乡情:思乡之情。
7. 露痕:露水的痕迹,此处指海棠花上的露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蜀地的海棠花。诗人将海棠比作西蜀的佳人,其娇艳欲滴的形象仿佛带着醉意。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花儿显得更具生动性,同时也突显出花的美丽和活力。在描写子规啼血的场景之后,诗人却笔锋一转,描绘了晨曦时分海棠花的露水痕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乡愁氛围。这首诗节奏舒缓,画面鲜明,充满了诗人的深情与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海棠》是南宋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描绘海棠花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190年至126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弱,面临着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压迫。
曹彦约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他曾任朝廷官员,后因为对现实不满而辞官回乡。他在故乡湖南永州过着隐居生活,以诗文自娱。在这首诗中,他以海棠花为寄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海棠花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人们通常将其视为春天的象征。曹彦约通过描绘海棠花的美丽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南宋末年国家局势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