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上晚望庾楼

标题包含
舟上晚望庾楼
风顺掠口岸,直觉市声沸。 转瞬西门高,晚色羃江气。 醉诵琵琶行,寄兴岂无谓。 撼摇黄芦津,谁知此风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拂过岸边,我立刻感受到了城市的喧嚣与热闹。 转眼间夕阳西下,天空中的霞光映照在江面上,让人陶醉。 诵读着白居易的《琵琶行》,我沉醉其中,心情也随之激荡。 然而这种滋味,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呢?
去完善
释义
1. 口岸:江河的渡口;岸边的亭舍或市场。这里指岸边的亭舍和市场。 2. 市声:集市上的喧哗声。这里指城里的喧闹声。 3. 转瞬: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一瞬间就过去了。 4. 西门:这里指城西门。 5. 晚色:傍晚时的景色。 6. 羃江气: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 7. 醉诵:喝酒之后大声朗读。 8. 琵琶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通过描述琵琶女的演奏和生活经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和世态人情。 9. 寄兴:寄托兴致。 10. 黄芦津:泛指长江沿岸的风景胜地。 11. 风味:滋味,情趣。
去完善
赏析
《舟上晚望庾楼》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一首描绘江上晚景的诗作。诗人在船上远眺岸边景物,感受到风力、市场喧嚣和夜色笼罩下的江水气息。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寄寓个人情怀,但表达的意义绝非无足轻重。诗中“黄芦津”的形象在风中摇曳,彰显了作者对于江河风味的深刻理解。全诗用语简洁,意境开阔,显示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与雅致的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上晚望庾楼》是南宋诗人董嗣杲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董嗣杲因生活所迫,远离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他曾在江西、湖南等地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因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赏识而感到失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董嗣杲正乘船行驶在江河之上,夜晚时分,他抬头仰望星空,不禁想起了家乡的庾楼。庾楼位于他的故乡江西南昌,是一座著名的古建筑,象征着家乡的繁荣与美好。然而此时,他却远离家乡,无法回到那熟悉的地方。这种思乡之情和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在南宋时期,国家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董嗣杲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以及对自己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哀。 综上所述,《舟上晚望庾楼》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忧患的时代,诗人董嗣杲在这个时代中经历了漫长的人生漂泊,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首诗通过对庾楼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国家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