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闻雨

标题包含
闻雨
夜闻一霎两霎雨,春著村南村北花。 紫绵扑扑海棠藟,翠毯茸茸沙蒋芽。 游芳要非老者事,幽意自属山人家。 东风莫漫尽桃李,留与绕屋深桑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岳(1232年-1302年),字巨山,号秋崖,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祖籍安徽桐城。 方岳年轻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才中进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晚上听到一阵阵春雨降落的声音,春天把花草种植在村南和村北的地方。紫色的棉花轻轻地落在海棠树上,绿色的毯子蓬松地覆盖在沙蒋芽上。游览美丽的风景不仅仅是为了老年人,那恬静的情致只属于山中的人家。东风啊,请不要让桃李全部凋谢,留下来陪伴环绕房屋的桑叶和麻藤。
去完善
释义
《闻雨》:作者是南宋诗人方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1. 夜闻一霎两霎雨:夜里听到一阵阵的细雨声。一霎,一会儿;两霎,两阵。 2. 春著村南村北花:春天来到村子里的南边和北边的鲜花盛开。著,着落、来到。 3. 紫绵扑扑海棠藟:紫色的柳絮轻轻飘落在海棠树上。扑扑,轻轻飘落的声音;藟,指藤蔓或缠在树上的藤本植物。 4. 翠毯茸茸沙蒋芽:绿色的嫩叶像地毯一样覆盖在沙蒋苗上。茸茸,形容草或叶子的浓密状 5. 游芳要非老者事:游览花海并不是老年人的事情。游芳,游玩赏花;要非,不是。 6. 幽意自属山人家:隐逸之意属于山村人家。幽意,隐逸之意;自属,属于。 7. 东风莫漫尽桃李:东风不要吹得桃李全部凋谢。莫漫,不要;尽,全、都。 8. 留与绕屋深桑麻:留给绕屋生长的深色的桑叶和麻。
去完善
赏析
《闻雨》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描绘春日乡村景象的诗作。首句“夜闻一霎两霎雨”形象地描绘出春雨的短暂和急促,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春著村南村北花”则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春雨滋润下的乡村美景,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生机盎然。 接下来的四句诗分别描述了紫色的绵密的海棠花、翠绿的毯子般的沙蒋芽,表现出春天的活力。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生命之力的赞美。 在诗的末尾,诗人感慨时光流逝,游芳已不再适合年老的他。同时,诗人又通过描写深山人家的生活,表现了自己向往安宁、静谧生活的情感。最后两句,诗人寄语东风,不要吹落所有的桃李花朵,留下一些环绕房屋的桑麻树林。这一番叮嘱,既是对春光的珍惜,也是对家乡田园风光的留恋。 总的来说,《闻雨》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美丽景色,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生活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雨》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确定。然而,从诗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时正是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方岳的生活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被罢官。此后,他在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以诗书为伴,关注民生疾苦。这种生活经历使他更加关心国家和民众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此外,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南下,国家危在旦夕。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方岳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他的诗歌却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