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见桂花欣然会心赋二十八字
万卉千葩春事足,一岩桂自壮秋光。
清泠风露月侵午,天上人间相对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百花齐放景色美丽,秋天里一株岩桂独领风骚。在清凉的夜晚,月光映照在寒露上,这种美丽让天上人间都弥漫着香气。
去完善
释义
1. 万卉千葩:指众多花卉。
2. 春事足:形容春天充满生机。
3. 一岩桂:一种名叫岩桂的植物。
4. 壮:在这里表示增强、增添的意思。
5. 秋光:秋天的风光。
6. 清泠:清凉。
7. 风露:微风和露水。
8. 月侵午:月亮在中午时分的意思。
9. 天上:此处指天空中的月亮。
10. 人间:此处指地上的桂花。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月下见桂花欣然会心赋二十八字》中,诗人陈鉴之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色。诗的前两句“万卉千葩春事足,一岩桂自壮秋光”,通过对比春天繁花盛开的热闹景象与秋天里独立岩头的桂花树,展现了桂花在秋天里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壮秋光”既表达了桂花的美丽,也强调了它在秋天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夜晚月光下的桂花:“清泠风露月侵午,天上人间相对香。”在这宁静的夜晚,清凉的露水伴着皎洁的月光洒在桂花上,使得天上人间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相对香”既是指天上的月亮与人间的桂花互相辉映,也是指两者的香气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下见桂花欣然会心赋二十八字》是宋代诗人陈鉴之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68年前后,正值宋朝中晚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腐败和宦官权力斗争等问题,国家的政治形势逐渐走向衰落。然而,民间的文化艺术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鉴之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无法进入官场施展才华。然而,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在闲暇之余,他常常漫步于自然之中,寻找灵感。这次,他在月光下欣赏盛开的桂花,被其香气所吸引,心中涌起一股喜悦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此外,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与诗人的创作息息相关。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身边的美景,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陈鉴之正是其中的一员,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