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方欲晓

标题包含
东方欲晓
乌渴催宵漏,鸡鸣引曙光。 山西河暗淡,天北斗低昂。 银烛香犹烬,瑶琴冷未张。 何须开宝鉴,容鬓定苍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深了,时间的流逝催促着人们休息,而公鸡一叫,黎明便即将到来。此时山西边的河流显得暗淡无光,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位置低且晃动不定。点燃的蜡烛已经快燃烧完毕,散发着香味,而瑶琴还冰冷地未被弹奏。这时候不需要打开镜子看容颜,因为一定有些苍老与白发掺杂在其中。
去完善
释义
1. 乌渴:指时间很短。 2. 宵漏:夜间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 3. 山西河:西边的山河,这里可以理解为西方的山河。 4. 天北斗:天上的北斗七星,可用于指示方向和时间。 5. 银烛:指明亮的烛光。 6. 瑶琴:指高雅的琴声。 7. 开宝鉴:打开宝镜,这里可理解为看看自己的样子。 8. 苍苍:形容头发花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乌渴催宵漏,鸡鸣引曙光”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乌贼口渴催促着夜晚的逝去,而鸡啼声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这里的“乌渴”和“鸡鸣”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为读者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山西河暗淡,天北斗低昂”则是对天空景象的描绘,山西的河流在黎明时分显得暗淡,而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却仍然清晰可见。这两句诗以天空和地面的景色对比,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之后,诗人通过“银烛香犹烬,瑶琴冷未张”两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银烛燃烧后的余香仍在,瑶琴却依然冷冷清清,没有弹奏。这里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何须开宝鉴,容鬓定苍苍”结束全诗,表示不必打开镜子看自己的容颜,因为光阴已经让自己的头发变得花白。这句诗意味深长,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的感叹,也表现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对黎明时分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又豁达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方欲晓》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描绘黎明时分景色的小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民生活相对安定,诗歌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 宋庠,字公序,原名为宋庠,后来因为避讳改名宋祁。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一度成为朝廷重臣。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多次遭贬谪。尽管如此,宋庠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关心民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在《东方欲晓》这首诗中,宋庠通过对黎明时分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宋庠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也展现了北宋时期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