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
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
青瑶碧玻瓈,三顷方能侔。
澡雪戏{左山右豦}间,大川漫悠悠。
浣瀹鉴临际,千仞险何求。
面堂浸九筵,汎桨颺扁舟。
泠泠析酲惛,一一数虾鳅。
当阶掬珠璧,欹枕拖纶钩。
雷霆落闸喧,雪霜浮涧流。
京江谢洁滑,苕霅雄偏州。
月夕了无滓,暑天常似秋。
拜尘付一咍,汩泥亦包羞。
愿浴岐山凤,勿饮荆州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想起了温泉附近的热情告别,怀念那冷泉的游玩。
这里的山水清新而独特,清澈得让人眼前一亮。
泉水沉静明净,仿佛可以洗净人的心灵。晶莹剔透的水色让我陶醉其中。
那一片青翠的山峰和碧绿的流水,仿佛是三顷大的湖泊才能比拟的美景。
在山水之间,洗去一身疲惫,感觉像是畅游在大河之中,悠然自得。
在镜湖旁洗涤身心,即使是千仞高山也不再显得艰险。
船只在湖面轻摇,两岸的风景如画。水面上的虾蟹自由嬉戏,令人陶醉。
可以在台阶上捧起清澈的泉水,感受那份清凉与甘甜。倚靠在枕头边,垂钓的鱼线在空中摇曳。
雷霆般的瀑布声在山谷中回荡,山泉像雪花和霜降般在石涧流淌。
这里的水比京江和苕霅都要清澈,使它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地方。
月光下的湖水如明镜一般,即使在夏天也能感受到秋天的凉爽。
面对这样的美景,我想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别让生活的淤泥玷污了我。
我愿意成为那沐浴在岐山温泉中的凤凰,而不是饮于荆州的公牛。
去完善
释义
1.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达到120°,中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酷热,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2. 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
3. 冷泉:指灵隐寺内的冷泉,因其水温低而得此名。
4. 暨:连词,和、与的意思。
5. 清便:清净、清洁的意思。
6. 澄渟:清澈透明的水。
7. 晶澈:水晶般清澈。
8. 青瑶:绿色的玉石。
9. 碧玻瓈:形容泉水如同绿色玻璃一样美丽。
10. 三顷: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的土地或水面。
11. 澡雪:洗澡。
12. {左山右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状如猪而有巨牙。
13. 浣瀹:洗涤。
14. 鉴临际:照镜子的边缘。
15. 面堂:指房屋的正厅。
16. 泛桨:划船。
17. 汎桨颺扁舟:指在水上轻快地划着小船。
18.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悠扬。
19. 析酲惛:指用清凉的泉水解除饮酒后的昏沉状态。
20. 一一:逐个、逐个儿的意思。
21. 虾鳅:指虾和泥鳅等水中生物。
22. 当阶:就在台阶下。
23. 掬:用手捧。
24. 珠璧:比喻珍贵的东西。
25. 欹枕:斜靠着枕头。
26. 拖纶钩:指钓鱼。
27. 雷霆落闸喧:形容瀑布倾泻而下时的声音。
28. 雪霜浮涧流:形容雪水和溪水一起流淌的景象。
29. 京江:指长江下游地区。
30. 谢洁滑:感谢洁净光滑的河水。
31. 苕霅:指浙江苕溪和霅溪。
32. 月夕:每月十五日称为月夕,这一天月亮最圆。
33. 了无滓:完全清澈,没有杂质。
34. 拜尘:向尘埃低头,表示谦虚。
35. 付一咍:一笑了之的意思。
36. 汩泥:陷入泥沼的意思。
37. 愿浴岐山凤:希望像岐山凤凰那样纯洁高洁。
38. 勿饮荆州牛:不要像荆州的黄牛那样庸俗不堪。
去完善
赏析
《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是南宋诗人苏籀创作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灵隐寺冷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首联“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诗人以自己炎热的感受为引子,表达了对清凉世界的向往。紧接着在颔联“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中,进一步强调冷泉和周边环境的特别之处,流露出对冷泉及周边风景的喜爱。
接下来的三联则是诗人对冷泉的细致描述:颈联“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描述了清澈的泉水;中间联“青瑶碧玻瓈,三顷方能侔”把水面比作青瑶和碧玻瓈,赞美水的透明和广阔;尾联“澡雪戏{左山右豦}间,大川漫悠悠”则用洗尽铅华的故事比喻冷泉洗涤心灵的作用。
而诗人以“浣瀹鉴临际,千仞险何求”来表达登临山顶的豪情壮志,接着又在“面堂浸九筵,汎桨颺扁舟”两句中转换视角,从水面荡漾的小船中体味水的宁静与美好。随后,诗人又通过“泠泠析酲惛,一一数虾鳅”、“当阶掬珠璧,欹枕拖纶钩”等细节展示了冷泉的清澈以及生物的活泼。
最后,在尾联“雷霆落闸喧,雪霜浮涧流”、“京江谢洁滑,苕霅雄偏州”中,诗人将冷泉的声音和景象再次作了深入的刻画,同时也透露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的热爱与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是南宋文学家苏籀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
在绍熙年间,苏籀的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原本为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后裔,年少时便以文才出众而受到世人赞誉。然而,随着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战乱使得苏籀的家国情怀愈加强烈。他在光宗朝担任过郎官、太学博士等职位,但并未得到重用,因此心怀壮志而不得施展。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一方面,外敌入侵使得国家局势紧张;另一方面,士人阶层对于政治腐化、民生凋敝的现象深感忧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苏籀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热切期盼。
在这首《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中,苏籀通过回忆灵隐寺的冷泉景色,表达了对清凉世界的向往。他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描绘了冷泉的幽静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现实的超脱。同时,通过对“薰炉檀篆消沉水,茶鼎瓯云拨冷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信仰的追求,以及在对禅意的领悟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