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郊外

标题包含
春日郊外
葱路桃溪浩莽春,彤甍栱桷曜芳晨。 衣如方士客闲剧,园号仪同势绝伦。 梓幄桂旗端解赋,橘藩筿坞孰为邻。 畦畦姜芋葵荽蓼,物物蕃滋辅主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苏籀"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葱茏小径与桃花溪水相映成趣,春天一片繁茂景象;红砖碧瓦在明媚的早晨闪烁光芒。衣服犹如神仙般飘逸洒脱,园林以皇家气派著称。精美的木制帷幕和桂树旗帜彰显文采,橘树篱笆和小竹坞营造别致景致。一块块姜、芋头、葵菜、香菜和水蓼田埂分明,各种作物茁壮成长,为这个家园增添生机。
去完善
释义
1. 葱路:形容道路蜿蜒曲折,如同春天的葱绿。 2. 桃溪:描述春天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3. 浩莽:广阔无边的意思。 4. 彤甍:红色的屋顶。甍,屋脊。 5. 栱桷:均为房屋的柱梁构件,此处借指华丽的房屋建筑。 6. 曜芳晨:照耀着芬芳的清晨。 7. 衣如方士:指穿着高雅的外衣,像古代神仙般的人物。 8. 仪同:唐代设立的官职名,掌管礼仪、音乐之事,此处用来赞美园子的豪华。 9. 梓幄:用梓木做的帷幕,暗示主人家的富贵。 10. 桂旗:用桂花装饰的旗帜,象征高贵。 11. 橘藩:柑橘类植物的篱笆,表示园子周围的美景。 12. 筿坞:竹林小径,喻指静谧的环境。 13. 畦畦:一块块田地。 14. 姜芋:生姜和芋头,这里的意思是作物生长茂盛。 15. 葵荽蓼:三种草本植物,这里泛指各种花草。 16. 物物蕃滋:各种生物繁荣生长的景象。 17. 辅主人:辅助主人家创造出这样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春日郊外》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诗人在田园间的悠闲生活。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日郊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 首联“葱路桃溪浩莽春,彤甍栱桷曜芳晨”描绘了春日郊外葱翠的道路、繁茂的桃树以及宏伟的房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以“浩莽春”和“曜芳晨”来形容春天到来时的景象,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颔联“衣如方士客闲剧,园号仪同势绝伦”表达了诗人作为一名隐士的身份和生活状态。他穿着简朴的衣服,过着闲暇的生活,如同古代的方士一样;他的花园则以其独特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美丽著称。这一联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颈联“梓幄桂旗端解赋,橘藩筿坞孰为邻”继续描绘了诗人田园生活的细节。他用梓木制成房屋,用桂树作为装饰,在这座宁静的小屋里,他可以尽情地创作诗歌;他的邻居则是那些种植着柑橘树的竹林小径。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畦畦姜芋葵荽蓼,物物蕃滋辅主人”则描绘了诗人田园生活中的劳动场景。他辛勤地耕作着自己的土地,种植着姜、芋、葵、荽等作物,这些作物的生长和繁衍为他提供了生活的保障。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郊外》是宋代诗人苏籀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理学的熏陶,注重表达个人的道德情操和对自然的感悟。 在创作这首诗时,苏籀正处于中年时期,他的父亲苏洵和兄弟苏轼、苏辙都是著名的文人。他们一家人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特别是苏轼,他的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绘画和陶瓷工艺方面,宋朝的艺术家们创造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和瓷器等。此外,这个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们在春天耕种,秋天收获,生活较为安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籀创作了这首《春日郊外》,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