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一首
少年相尚依阿语,老大回看不住心。
望道尊师岂盲进,忧时论事敢浮沈。
侏儒饱死嗤方朔,悬罄饥贫类展禽。
好古宜交鲁卫士,豳风咀噍有遗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人都喜欢随声附和,年纪稍长后却发现内心无法安定。
看待道理与尊重老师并非盲目追求,忧虑时事并谈论世事需要有勇气。
吃得过饱的矮子嘲笑东方朔的机智,饥饿贫困的人更类似于展禽的高尚品质。
热爱古代文化的人应该结交鲁国卫士这样的朋友,《豳风》的吟咏会留下让人回味的旋律。
去完善
释义
1. 依阿:依附别人,阿谀奉承。
2. 住心:不安心。
3. 望道:仰慕道德学问之至高境界。
4. 盲进:盲目跟从。
5. 浮沈:指不深入思考而随声附和地发表意见。
6. 侏儒饱死嗤方朔:此处化用“食粟张仪”的典故,比喻因才智过人反而招致嫉妒而死。
7. 悬罄:家中空空如也,一无所有。
8. 展禽: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贫穷清高著称。
9. 好古宜交鲁卫士:喜爱古籍的人应该与守旧的人交往。
10. 豳风:《诗经·豳风》,是描绘周人早期社会风俗的诗篇。
11. 咀噍有遗音:指研读古诗仍有其韵味所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望道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一首五言律诗。从题目上看,“望道”一词出自《论语·微子》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其中,“望道而笑”是形容一个人对于事物的领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首联“少年相尚依阿语,老大回看不住心。”诗人以少年和老年的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人生变化的过程。这里说的“依阿语”是指追随他人说话,表达的是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被外界影响,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住心”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寻求真实的自我。
颔联“望道尊师岂盲进,忧时论事敢浮沈。”这两句中,“望道尊师”指的是追求真理的学者和师长,诗人强调他们并非盲目地向前进步,而是有所思考、有计划地前进;“忧时论事”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事的关注和忧虑,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会随波逐流。
颈联“侏儒饱死嗤方朔,悬罄饥贫类展禽。”这一联中,“侏儒饱死嗤方朔”是说身材矮小的人可能会因为吃得太多而死,以此来讽刺那些贪婪的人;“悬罄饥贫类展禽”则用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展禽的故事,他在穷困潦倒之际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诗人以此自勉,要学习展禽的品质。
尾联“好古宜交鲁卫士,豳风咀噍有遗音。”最后两句中,“好古宜交鲁卫士”指喜欢古代文化的人应该与懂得尊重传统文化的人交朋友;“豳风咀噍有遗音”则引用《诗经·豳风》中的诗句,表示诗人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国家时事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道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1127年之间。
在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这个时期,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苏籀作为一位诗人,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个时期,苏籀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对官场的腐败和不公深感痛心。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他也曾游历各地,欣赏过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望道一首》这首诗中,苏籀通过对道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命运的思考。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和选择。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