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莳兰一首

标题包含
莳兰一首
湘累鞙佩南邦媚,天女襟期绝世芗。 艺植便应弥九畹,孰知苓藿与詹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苏籀"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湖南的美女们佩戴着南方的饰品妩媚动人,天上的仙女们也期待拥有世间的香气。种植的技艺应该能够遍布九个花坛,但谁知道哪种是珍贵的药材和美食呢?
去完善
释义
1. 湘累:指古代诗人屈原,他因为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被后人称为“湘累”。 2. 鞙佩:古人佩带的玉饰。 3. 南邦:南方的国家。 4. 天女:天上的仙女。 5. 襟期:心意。 6. 绝世芗:香名冠绝于世。 7. 艺植:种植。 8. 弥:满,遍。 9. 九畹:这里指兰花种植地。 10. 苓藿: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 11. 詹糖:一种甜味食物。
去完善
赏析
《莳兰一首》是一首描绘兰花诗韵之美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人苏籀以奇特的想象力将兰花比作美丽非凡的南邦女子,佩戴着湘累的围巾和佩饰,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接着又用“天女襟期”来描绘兰花香气之浓郁,强调了兰花的高洁品质。然后诗人提到种植兰花的学问,感叹人们对苓藿、詹糖两种不同兰花的认知尚有待提高。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兰花的深深喜爱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对生活保持敬畏之心,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莳兰一首》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籀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7年前后,即北宋仁宗年间。 在这个时期,苏轼正担任礼部郎中等职务,因其才学出众,备受皇帝和朝廷的重视。然而,他也在文学、政治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矛盾。一方面,他积极参与国家政务,主张改革,提倡务实;另一方面,他又对当时的官僚体制感到不满,认为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既关注现实,又富有哲理。 此外,这一时期正是北宋政治、文化繁荣的时期,各种文人墨客相互交流,共同推动文学、艺术的进步。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主流力量。这使得苏轼等人的文学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其个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声望。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苏籀创作了这首《莳兰一首》。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同时,通过对兰花的赞美,诗人也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人格的追求。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成为了宋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