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一首
杯杓何人执其咎,胁胁卑卑十年臭。
邂逅琼枝解渴心,京洛岂尝开豆蔻。
博山沈水烧春昼,采英撷萼春风手。
九回虿卷纡余秀,尺六仙围楚宫瘦。
痴狂无限热肝脾,盛诧樱桃比垂柳。
槁木寒灰不二门,禅功道力何妍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来拿起这责任之杯,脸上带着卑微的笑容已持续了近十年。突然间我遇到了这么美丽的人儿,如同琼枝般让人心生渴慕,但京城的生活并非如豆蔻般轻松愉悦。春日午后,我在博山、沉水等美地寻找春色,如春风一般采撷花朵,享受那每一刻的美好。我有如柳条般的柔韧性格,在困境中依然展现独特的魅力,尽管腰肢细软,我却依旧坚守我的信念。虽然大家都认为我有些痴狂和热情过度,我固执地将这种感情与垂柳相提并论。对于我而言,生活的痛苦和幸福无法用单纯的好坏来衡量,无论怎样都是一种修炼,无论是禅还是道都无法掩盖人的真实面貌。
去完善
释义
1. 维摩诘:佛教经论中的一位在家修行的高僧,以此为题表示这首诗是对佛教哲学的思考。
2. 杯杓:指酒杯。这里借指饮酒作乐的行为。
3. 执其咎:承担责任的意思。
4. 胁胁卑卑:形容身体瘦弱的样子。
5. 邂逅:偶然遇见。
6. 琼枝:美好的事物,这里代指美人。
7. 京洛:古代洛阳的别称,这里用来泛指繁华的城市。
8. 豆蔻:植物名,这里用以形容美好的年华。
9. 博山:炉盖上的造型,用以焚烧香料的香炉。
10. 沉水:香料名。
11. 采英撷萼:采摘花蕾之意。
12. 九回虿卷:形容花朵层层叠叠的模样。
13. 尺六仙围:形容女子的纤瘦体态。
14. 楚宫瘦:代指美丽的女子。
15. 痴狂:痴迷。
16. 热肝脾:热情洋溢。
17. 诧:惊讶,惊叹。
18. 槁木寒灰:形容心如死灰的状态。
19. 不二门:佛教术语,意指不可分割的真相。
20. 禅功:佛教修行的成果。
21. 道力:宗教信仰的力量。
22. 妍陋:美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维摩诘一首》是宋朝诗人苏籀所创作的诗歌。诗中通过对维摩诘这一佛教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佛学、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包括用典、拟人、比喻等,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首先,从题目中的“维摩诘”一词来看,这是一位在印度佛教中极具影响力的居士,他以智慧著称,享有盛名。在整首诗中,苏籀将维摩诘这一形象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使其成为诗歌的主线,贯穿始终。
其次,诗歌的开篇两句“杯杓何人执其咎,胁胁卑卑十年臭”,借用了维摩诘的故事,生动地描绘出他的形象特点。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维摩诘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同时,这两句诗还暗示了佛教徒应该以平常心对待世间的善恶纷争。
接下来,诗句“邂逅琼枝解渴心,京洛岂尝开豆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理解。这里,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和痛苦的同情。同时,诗人还暗示了佛教的教义,即通过修行,人们可以摆脱这些痛苦,达到解脱的境界。
在诗歌的中段,“博山沈水烧春昼,采英撷萼春风手。九回虿卷纡余秀,尺六仙围楚宫瘦。”这四句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里的“博山沈水烧春昼”,指的是一种香炉,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接下来的“九回虿卷纡余秀,尺六仙围楚宫瘦”,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在诗的结尾部分,“痴狂无限热肝脾,盛诧樱桃比垂柳。槁木寒灰不二门,禅功道力何妍陋。”诗人通过对世俗之人的嘲笑,表达了对佛学修行的坚定信念。这里的“痴狂无限热肝脾,盛诧樱桃比垂柳”,讽刺了那些对佛教教义一知半解的人,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而最后的“槁木寒灰不二门,禅功道力何妍陋”,则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表明了诗人对佛学修行的虔诚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维摩诘一首》是南宋诗人苏籀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首诗通过描绘维摩诘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佛教的信仰。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苏籀作为一名文人,深感社会的疾苦,但他又无法改变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转向了佛教,希望通过佛教的智慧来寻求人生的解脱。
苏籀一生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成功。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诗歌作品,如《维摩诘一首》,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
在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峰。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许多文人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苏籀也不例外,他在这一时期接触到了佛教经典,尤其是维摩诘的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创作了这首《维摩诘一首》,以表达对维摩诘的敬仰和对佛教信仰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