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禅僧一首
吴蜀跨万里,余老师非壮。
勉哉令修行,手书劳四枉。
性命吾基本,权谲初不尚。
萧条寂寞中,咄咄祛碍障。
面目认谁欤,湛研澈尽量。
云为远玄旨,比喻非实相。
爱河澄不波,苦海永无浪。
封执即黏缀,沦落嗟滉漾。
法流于河接,焦涸吁断港。
情尘欲忘世,疑网愆吾党。
凡心非道体,志帅凝不丧。
瞿昙与老君,一诀归至当。
邈乎卢老前,古初更遐想。
烧香傃霄极,痴绝坚愿望。
杳眇莲社远,早接渊明放。
保真未易了,伽语庶倚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吴蜀相隔万里,我的年龄已不再年轻。
努力奋斗来修行,亲手绘制的图画劳累双手。
生命是我最基本的需求,我不喜欢玩弄权谋。
在孤独的岁月里,我努力地去除阻碍我前进的东西。
我将以何种面貌示人?我尽力去理解它。
做事要遵循大道理,不要拘泥于表面现象。
爱像平静的河水,没有波浪;苦海没有风浪。
坚持信仰,不要被世俗所迷惑。
佛法如同流水,不要焦渴于枯竭的港口。
忘掉情欲,洗清罪恶,坚守信念。
凡人心态并非道家之道,坚定志向不动摇。
释迦牟尼和老子,他们的教诲都是为了达到真理。
遥望卢老的成就,我对古人充满敬意。
香火熏天,我痴迷地坚定着信仰。
莲社的禅意深远,让我早早地领悟到陶渊明的放逐精神。
保护真实自我并不容易,我希望借助佛法的力量。
去完善
释义
1. 眉州:位于四川省南部,古称眉州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 吴蜀: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两个地区,分别是东吴和西蜀。这里指代两地之间的遥远距离。
3. 余老师:作者对老师的尊称。
4. 修行:佛教术语,指通过修习佛法以达到解脱轮回之苦的目的。
5. 四枉:四方的弯曲道路。
6. 性命:生命;寿命。
7. 权谲:权谋诡计。
8. 萧条:形容草木凋零,比喻孤独或寂寥。
9. 碍障:障碍;阻挡。
10. 面目:指人的面部特征和表情。
11. 湛研:深入研究。
12. 云为:云彩的形状变化。
13. 爱河:佛教用语,比喻众生沉溺在爱欲之中。
14. 苦海:佛教用语,指痛苦的境地。
15. 封执:封缄;束缚。
16. 沦落:流落失所;陷入困境。
17. 焦涸:干枯;干涸。
18. 情尘:世俗之情。
19. 疑网:比喻疑虑困惑的心情。
20. 凡心:世俗之心;凡人之念。
21. 志帅:意志的主导。
22. 瞿昙:释迦牟尼佛的姓。
23. 老君:道教的创始人老子。
24. 一诀:佛教、道教谓传授的道法秘诀。
25. 至当:最为适当;最为合适。
26. 邈乎:久远的样子。
27. 卢老:指卢生,唐时高僧。
28. 古初:远古的时候。
29. 傃霄极:仰望天空。
30. 痴绝:极度痴迷。
31. 杳眇:深远;幽深。
32. 莲社:指净土宗念佛团体。
33. 渊明放:指陶渊明的高尚品格。
34. 保真:保持真实;保持真诚。
35. 伽语:指佛教经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独特见解和体验。他以吴蜀相隔万里的地理距离来隐喻师生之间的心灵联系,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人强调了生命的根本在于修行,而不是权谋诡计,要在寂寞中找到自己的道路,消除一切阻碍。在修行的过程中,要认清自己,尽力去领悟禅的奥妙。诗中还指出,修行就是要摒弃世俗的欲望,摆脱感情的困扰,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最后,诗人表示,无论是释迦牟尼还是老子,他们的教诲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回归道的本源,而修行者应该坚守信念,不断追求真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眉州禅僧一首》是北宋著名文人苏籀的一首描绘僧人生活与心境的诗篇。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59年左右,正值宋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宗教文化繁荣。这一时期,佛教禅宗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许多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关注并探讨禅宗哲学。
在创作这首诗篇时,苏籀作为苏东坡的堂弟,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深受东坡先生的影响。苏东坡是一位热爱哲学、善于思考的文人,他在面对人生挫折时,常常通过禅宗的智慧来寻找解脱之道。因此,苏籀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眉州禅僧的形象,以此表达了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同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士大夫阶层的兴起,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道德修养和精神层面的提升。禅宗作为一种强调自我觉悟、追求内心宁静的宗教信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这使得苏籀在创作这首诗时,能够充分地表达出对禅宗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