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关外

标题包含
关外
关外峥嵘岁,河边寂寞洲。 寒云能不雨,高柳强先秋。 野静狐狸出,沙长雁鹜留。 登临虽信美,无赋可销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关外的严寒岁月中,河边的沙洲显得格外孤独寂静。寒云密布的天空似乎不愿下雨,而高大的柳树却早已显露出秋天的气息。荒野宁静得连狐狸都出来活动了,长长的沙滩上留下了大雁和鸭子的足迹。虽然登高望远确实很美,但却无法通过写诗来消除内心的忧虑。
去完善
释义
1. 关外:泛指长城以外的塞外地区。 2. 峥嵘: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3. 河边:指河流岸边。 4. 寂寞洲:寂静的河洲。 5. 寒云:寒冷的云层。 6. 高柳:高大的柳树。 7. 强:勉强。 8. 先秋:比秋天来得早,这里指初秋的景象。 9. 野静:荒野宁静。 10. 狐狸出:狐狸出来活动。 11. 沙长:沙子堆积而成的沙丘连绵不断。 12. 雁鹜留:大雁和鹜鸟停留在此。 13.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在关外的自然风光中游览。 14. 无赋:没有诗赋。 15. 销忧:排解忧愁。
去完善
赏析
《关外》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风光的独特之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深切的忧虑。开篇两句“关外峥嵘岁,河边寂寞洲”概括了边塞的严酷环境,展现出边疆疆土的荒凉与空旷。接下来的四句诗中,作者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寒云能不雨,高柳强先秋”“野静狐狸出,沙长雁鹜留”等,表现出边塞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以及此地生命力的顽强。然而,在这份美景背后,诗人仍然感受到深深的忧虑,因为边塞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战争频仍的地方,而这一切似乎都反映在自然环境中。 在结尾两句“登临虽信美,无赋可销忧”中,诗人表达了即使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也无法消除内心的忧虑。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对和平的期盼。总之,这首诗通过边塞的壮丽风景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外》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宋庠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97年,正值宋朝建国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宋庠在当时的文人中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富有哲理。然而,在他的青年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取得好成绩,直到第三次才终于金榜题名,成为状元。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文化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尤其是在诗歌方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苏轼、欧阳修等。他们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宋庠的诗歌创作也有一定的启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