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远 其四

标题包含
寄远 其四
澹烟芳草乡心远,细雨梨花客梦孤。 十载故庐茅卷尽,春风知有燕归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吴惟信(1203年-1283年),字仲孚,号竹洲,又号梅屋,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吴惟信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轻的烟雾和芳香的草地寄托着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细雨中的梨花显得孤单而寂寥,就像一个孤独的旅人。 这十年来,老家的茅草屋已经被风吹雨打,变得破旧不堪,但春天的风知道燕子是否已经回到它的家中。
去完善
释义
1. 寄远:寄给远方的人或地方。 2. 吴惟信:字仲孚,南宋后期诗人,一说为明代人。 3. 澹烟:淡薄的烟雾。 4. 乡心远:思乡的情怀深远。 5. 细雨梨花:形容春天的细雨中梨花的景象。 6. 客梦孤:离家在外的人的孤独梦境。 7. 十载:十年。 8. 故庐:故乡的房屋。 9. 茅卷尽:形容房屋破旧不堪。 10. 春风知有燕归无:春天到了,不知道燕子是否已经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诗的前两句“澹烟芳草乡心远,细雨梨花客梦孤”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的情景,他以“澹烟芳草”和“细雨梨花”两个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澹烟芳草象征着他的思乡之情,而细雨梨花的意象则暗示了他孤独的客梦。 诗的后两句“十载故庐茅卷尽,春风知有燕归无”是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他想象着自己的家乡在十年之后是否还安然无恙,燕子归来的时候能否找到自己曾经的家园。这两句以春风和燕子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深厚的眷恋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远离故乡后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远 其四》是南宋诗人吴惟信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的南宋政权逐渐衰落,而北方的金国则日益强大。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吴惟信作为一位生活在南宋末年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人生际遇上,吴惟信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并未能得到重用。他的一生主要是在书斋中度过的,以诗为伴,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种不得志的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故土的眷恋。 同时,吴惟信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这个阶段,诗词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文学流派争奇斗艳。在这种环境下,吴惟信受到了诸多前辈文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他的作品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