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苏修往上饶

标题包含
送苏修往上饶
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 一身随远岫,孤櫂任轻波。 世事关心少,渔家寄宿多。 芦花泊舟处,江月奈人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怀旷达不拘小节,游历云山不受拘束。 身形如远方山峦般悠游自在,独自驾船任水波荡漾。 对世间事关注度不高,寄居渔民之家多一些。 在芦苇丛生的江边停泊船只,明月照耀却无法安慰人心。
去完善
释义
《送苏修往上饶》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嘉祐的送别诗。下面是诗词中的部分词句注释: 1. 苏修:本诗的送行者,具体身份不详。 2. 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唐代时为江南西道州治所。这里借指苏修要去的地方。 3. 爱尔无羁束:意为爱你(苏修)的人能够不受束缚地自由自在。 4. 云山恣意过:指在山岭云间任意飘荡,形容行走四方、游历四方的潇洒生活。 5. 一身随远岫:远岫即远处的山峦,这里表示自己将跟随苏修一同前往他将要去的遥远之地。 6. 孤櫂任轻波:孤櫂是独自划行的船只,轻波表示水面上的轻微波浪。这句话是说任凭小船随着微小的波浪起伏前行。 7. 世事关心少:指的是对于人世间的事务关注较少,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思想。 8. 渔家寄宿多:由于在旅途中经常经过渔村,所以在渔民家中寄居的时候较多。 9. 芦花泊舟处:泊舟指停泊船只,这里用芦花描述江边的景色,泊舟处指江边。 10. 江月奈人何:这句写的是江景,江月是指江上的月亮,奈人何的意思是不管人们怎样看待它。整句话是表达江水与月光无论人们对它们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都会保持原本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充满自由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其无拘无束的个性的赞美。首联“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意味着友人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山水之间,不受世俗束缚。次联则通过“一身随远岫,孤櫂任轻波”展现了他驾驭自然、随心漂流的形象,仿佛他的人生也如一叶孤舟在平静或波涛汹涌的水面上起起伏伏。而“世事关心少,渔家寄宿多”则揭示了诗人在社交生活方面的不懈追求和随性而为的特点。最后,“芦花泊舟处,江月奈人何”描绘了夜晚停泊在江边的船只,被月光映照得如梦如幻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寄情山水的惆怅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友人自由奔放性格的刻画以及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生动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苏修往上饶》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嘉祐的作品。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50年前后,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前夜,社会政治较为稳定。 在这个时期,李嘉祐在洛阳担任尚书郎一职。作为一位文人官员,他常常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苏修”是作者的友人,将要前往上饶(今江西上饶市)任职。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离去的惋惜之情。 在上饶这个地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商业活动活跃,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然而,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例如,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严重,农民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导致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在这首诗歌中,作者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友人能够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