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闻逝者自惊

标题包含
闻逝者自惊
亦知死是人间事,年老闻之心自疑。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 愿将从药看真诀,又欲休官就本师。 儿女眼前难喜舍,弥怜双鬓渐如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也明白死亡是人世间不可避免的事,年岁增长听闻此事心内疑虑。儒家经典和古琴演奏都是繁重的负担,春去花落、水流消逝的景象共同增添了悲哀。希望从药物中找寻生命的真谛,又想辞官回归生活的根本。面对儿女难以割舍他们的陪伴,更加可怜的是自己的两鬓已经逐渐斑白如丝。
去完善
释义
《闻逝者自惊》注释: 1. 逝者:指死亡的人。 2. 心自疑:心里感到疑虑不安。 3. 黄卷:古代书籍多采用黄色纸页书写,故称黄卷。这里代指读书。 4. 清琴:古琴的一种。这里代指抚琴。 5. 总为累:总是给人带来负担。 6. 落花流水:形容春天景象。此处用来表达对时光的感慨。 7. 愿将:愿意学习。 8. 从药:学习医术。 9. 看真诀:探究真正的道理。 10. 又欲:又想要。 11. 休官:辞官。 12. 就本师:回归本性。 13. 儿女:子女。 14. 眼前:目前。 15. 难喜舍:难以割舍。 16. 弥怜:更加怜爱。 17. 双鬓:两边的头发。 18. 渐如丝:渐渐变得像丝线一样稀疏。
去完善
赏析
《闻逝者自惊》是一首抒发了诗人听闻逝者消息后的内心感慨的诗。诗中,作者首先以“亦知死是人间事”开篇,传达出对于死亡这个普遍现象的理解和接受。然而,在随后“年老闻之心自疑”一句中,他表现出自己对于年老的恐慌和对于死亡的疑虑,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忧虑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则是通过黄卷、清琴等具体意象,描绘出与诗人相伴一生的文化艺术事业的种种艰辛,同时也借落花流水之景,形象地展现了时光流逝、生命将尽的悲哀。 紧接着的两句,“愿将从药看真诀,又欲休官就本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求长生之道的热切期望,同时也透露了想要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流露出诗人面对生命困境时矛盾复杂的心理。 最后,在“儿女眼前难喜舍,弥怜双鬓渐如丝”这两句中,作者提到了对子女的关爱和不舍,反映出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难以割舍的情感。同时,通过描述自己的白发逐渐增多,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日趋老去的现实,使得整首诗的忧伤氛围达到了高潮。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自身对于生死的思考为主线,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以及对家人亲友的深深眷恋。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以及真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逝者自惊》是唐朝诗人李嘉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氛围以及听觉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死亡的畏惧。 在这个时期,诗人李嘉祐正处于人生的中年阶段,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些人生的波折使他对生死有了更深的思考。他在这首诗中写道:“高枕夜偏长,楚俗传荆梦。” 表明他在漫漫的黑夜中,思绪万千,常常忧虑未来的命运。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正值唐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文化繁荣。然而,唐朝中期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等。这些问题对诗人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使他更加关注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综上所述,《闻逝者自惊》这首诗歌是在诗人李嘉祐中年时期,在面对人生挫折和社会问题的同时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死亡的畏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