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绍兴朝会十三首 再举酒用《沧海澄清》。

标题包含
绍兴朝会十三首 再举酒用《沧海澄清》。
百谷王,符圣治。 不扬波,效殊祉。 德沦渊,沧海清。 应千秋,叙五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可能存在误解。"郊庙朝会歌辞"并非指某个人,而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主要用于描述和赞美皇帝在郊庙(即皇家祭祀场所)举行的朝会仪式。这种诗歌形式通常由朝廷官员创作,用于歌颂皇帝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百谷王(即大禹)实行圣贤的政治治理。 不需要宣扬自己的功绩,就能得到特殊的福祉。 德行深厚如同深渊,使沧海变得清澈。 这样的事迹可以流传千年,讲述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
去完善
释义
1. "百谷王":指大禹,他是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因治理洪水有功,被尊称为“百谷王”。 2. "符圣治":意指大禹的行为符合圣贤的治国之道。 3. "不扬波":指禹治水成功后,水患平息,波浪不再翻涌。 4. "效殊祉":殊,特别;祉,福祉。全句意思为带来特殊的福祉。 5. "德沦渊":沦,淹没;渊,深渊。形容德行深厚。 6. "沧海清":大海变得清澈平静。 7. "应千秋":意思是顺应千秋万代的需要。 8. "叙五行":指按五行的顺序排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绍兴朝会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向往。诗中“百谷王,符圣治”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不扬波,效殊祉”则暗示了朝廷的治理有方,社会和谐;“德沦渊,沧海清”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成果的高度赞赏,犹如海晏河清的景象;“应千秋,叙五行”则意味着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万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绍兴朝会十三首 再举酒用《沧海澄清》。》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陆游。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当时陆游41岁。 在这个时期,陆游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在北宋末年的战乱中失去亲人,后又在南宋朝廷中担任官职,但因其正直的性格和对国家治理的见解,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尽管如此,陆游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宋高宗绍兴年间,南宋朝廷在抗金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面临着内外矛盾和压力。陆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责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