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更漏子 其六

标题包含
更漏子 其六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黛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0 1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经历:温庭筠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查看更多
Chris
去完善

译文
雨点敲打在梧桐叶上,又顺着叶子滑落,一滴一滴地坠在空荡荡的台阶上,直到天明。
Chris
去完善
释义
梧桐:常用来象征孤独或忧愁;三更:指深夜时分;不道:不顾、不管。
Chris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秋思”为主题,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玉炉飘香、红烛垂泪,这些精致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还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哀伤。“画堂秋思”四字点明时间与情绪,为全词奠定基调。下阕转入对人物的具体描写,“眉黛薄,鬓云残”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因相思而憔悴的模样,而“夜长衾枕寒”则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尤为传神,作者借助梧桐树和三更雨两个自然元素,将无形的离情具象化。雨滴声贯穿整夜,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而“空阶滴到明”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无人倾听的雨声,正如无人倾诉的心事,令人倍感凄楚。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堪称婉约词中的佳作。
Chris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更漏子 其六》是唐代著名词人温庭筠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尤其是宦官与权臣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这也使得词人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忧郁、孤独的心境。 温庭筠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博学多才,但科举之路却颇为不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及第。此外,他还曾因触犯权臣而被贬谪,这使得他在生活中时常感到无奈和悲凉。这种人生际遇也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如《更漏子 其六》一词,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无常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在唐五代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之间盛行唱和之风。词人温庭筠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尝试将诗人的才情与词的形式相结合,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词篇。这些词作不仅展示了他的才情,也为后世词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hris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