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
圣皇忧越人,与之求良牧。
矗侯简帝心,受诏荒东服。
再拜陈苦词,臣生非碌碌。
未得灭匈奴,虽荣亦为辱。
戎丑方款盟,宸恩倦兵黩。
难展穷北威,遂作东南福。
况有重慎资,足致奸巢覆。
况有明恕怀,可使夷人伏。
行歌烟霭空,坐啸江山绿。
无忧报政迟,只怕征还速。
他日遗远书,幸勿忘兰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皇帝关心百姓,为他们寻找优秀的领导者。
选拔大臣满足皇帝的期望,接受任务前往遥远的边疆。
再次跪拜陈述艰难的情况,臣子并非庸碌之辈。
若不能击败匈奴,即使获得荣誉也会感到耻辱。
敌人正在求和结盟,皇帝厌倦了战争。
难以展示北方边境的威严,只好在南方带来福祉。
何况有充分的慎重能力,足以让敌巢覆灭。
何况有公正宽容的胸怀,可以令夷人屈服。
歌声回荡在烟雾和雾气中,坐观江山一片绿意。
不用担忧政治缓慢,只怕征召回来的速度太快。
某天远方来信,希望不要忘记彼此。
去完善
释义
《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张咏的注释:
1. 圣皇:指皇帝。
2. 越人:越州的百姓。
3. 良牧:贤明的官员。
4. 矗侯:指韩使君。
5. 简帝心:选拔皇帝的意图。
6. 荒东服:指越州地处偏远。
7. 苦词:表示自己的忠诚和能力不足。
8. 匈奴:此处泛指敌国或外患。
9. 荣:指被任命为官员。
10. 辱:感到羞愧。
11. 戎丑:对敌人的蔑称。
12. 款盟:和平交往。
13. 宸恩:皇帝的恩典。
14. 兵黩:用兵。
15. 穷北威:北方的边境安全。
16. 东南福:南方的幸福生活。
17. 重慎资:谨慎稳重的能力。
18. 奸巢覆:打败坏人。
19. 明恕怀:以宽容的心对待别人。
20. 夷人伏:使外国人心服口服。
21. 烟霭空:形容空气清新。
22. 坐啸:闲暇时唱歌。
23. 江山绿:赞美江南美景。
24. 报政迟:报告政绩慢。
25. 征还速:被召回的速度快。
26. 遗远书:寄给远方的信。
27. 兰菊:比喻友谊。
去完善
赏析
《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是北宋诗人张咏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圣上选拔良将治理越州为背景,以越州的民生和边疆的安宁为主题,表达了对韩使君的厚望与期许。
首联提及皇帝担忧越州百姓的生活,因此任命韩使君前往治理。颔联介绍韩使君被选中的原因以及受到诏令后奔赴边远之地的决心。颈联则表现出韩使君“壮志未酬”的忧虑,希望有所作为。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表达了韩使君施政的决心和智慧,及其美好的愿景。通过描绘江山美景来表达对韩使君的敬仰之情,认为他能够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使得民心所向。同时表达出对韩使君劝谏圣上的期望,希望他在治理地方上取得显著成效,给越州带来繁荣昌盛。
最后两句提醒韩使君即使日后离开越州,也不能忘记这个曾经付出努力的地方,要时刻关注它的发展。整首诗既表达了对韩使君治理地方的期望,又寄予了对越州百姓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是宋代著名诗人张咏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5年左右,正值北宋初年。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而文化交流也更加繁荣。
这个时期的张咏,已是名声赫赫的文人墨客。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谪到偏远地区,这也使得他对民生疾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在这首诗中,张咏通过对韩使君即将赴任越州的情景描绘,表达了对其寄予厚望的心情。他希望这位新任官员能够关注民生、关心百姓,为当地带来福祉。同时,他也提醒对方要警惕那些可能存在的弊端和陷阱,以免重蹈覆辙。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个人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时代的观察,展现了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