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六和塔
钱塘江上撑空塔,塔外遥山翠作堆。
酒罢凭栏呼落日,水云深处子陵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钱塘江上撑起一座空灵的高塔,塔外遥远的青山如翠绿的堆叠。饮酒结束后倚靠栏杆呼唤夕阳,水云深处的子陵台若隐若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六和塔: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的一座古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
2. 钱塘江:中国东南沿海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浙江省。
3. 撑空塔:形容六和塔高耸入云的景象。
4. 遥山:远处的山峰。
5. 翠作堆:形容山上的绿色植被丰富。
6. 凭栏:依靠在栏杆上。
7. 呼落日:呼唤夕阳,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8. 水云深处:形容江水与云彩交融的景色。
9. 子陵台:即严子陵钓台,位于钱塘江上游富春江畔,是东汉隐士严光隐居垂钓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登六和塔》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六和塔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钱塘江上撑空塔,塔外遥山翠作堆”两句,描述了六和塔的壮丽景色和周边的山景。“酒罢凭栏呼落日,水云深处子陵台”则表现了诗人酒后登上高处,领略大江东去、水云深处的景致,表达了对古人范蠡的敬仰之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六和塔》是南宋诗人阳枋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阳枋为南宋时期的一位官僚文人,曾任国子监主簿、权工部员外郎等职。他因主张抗金被罢职,晚年退居故里重庆,寄情山水,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篇。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南侵,国土沦丧。阳枋身处这一历史时期,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作于他辞官后的闲暇时光,表现了诗人面对江河山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