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贺黄叔厚判县
去年精祷雨随至,今日熏香雨便来。
人事只从无伪见,天心端可至诚回。
溜匙即此知翻雪,枵腹何由更隠雷。
若使边臣充此意,凶残到处岂难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虔诚祈求雨水立刻降临,今天燃起熏香就盼来了细雨绵绵。
人类事务往往从真诚和无私中展现出来,天地的规律也往往在至诚的祈祷下得到回应。
水如雪花般落下,吹拂过人们的脸庞,就像是为了滋润大地而慷慨奉出的一切。
如果边疆大臣都能怀抱这种诚意与愿望,那些祸乱的势力又怎能在各地猖獗呢?
去完善
释义
1. 阳枋:宋朝学者,擅长写诗
2. 去年精祷雨随至:去年的诚心祈祷,大雨随即而至。这里“精祷”表示真诚地祈祷。
3. 今日熏香雨便来:今天燃起熏香,大雨就跟着来了。这里“熏香”是指燃起的熏香。
4. 人事只从无伪见:人的行为只有从不虚假中才能显现出来。这里“无伪”指不虚假的行为。
5. 天心端可至诚回:天的心意可以通过至诚的祈祷去打动。这里“端可”是肯定的意思;“至诚”指极其真诚。
6. 溜匙即此知翻雪:可以理解为大雨倾盆如雪片般降落。这里“溜匙”形象地描绘雨水下落的状态;“翻雪”比喻大雨如雪片般飘落。
7. 枵腹何由更隠雷:空着肚子怎么还能听到雷声呢?这里“枵腹”形容饥饿的状态;“隠雷”意思是听不到雷声。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在这首《喜雨贺黄叔厚判县》中,阳枋以对雨水降临的喜悦为出发点,表达了他对人世和天心的理解。诗人通过描绘去年求雨的情景,以及今日烧香便得雨的现实现象,表达了“无伪”和“至诚”的人事观感。同时,诗中以细腻的形象描绘了溜匙翻雪、枵腹隐雷的自然景象,以此映射出人心的变化。最后,诗人将这种心思扩展到国家政治层面,提倡官员如能具备这份诚意,各地凶残的问题或许不难解决。整首诗富有哲理且寓意深远,值得仔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正是在这个时期,阳枋出生并度过了他的一生。阳枋所处的时代,对于许多文人墨客来说都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然而,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士人,阳枋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阳枋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尖锐。尽管身处乱世,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担任过多种职务,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阳枋的诗作主题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也有关注民生疾苦的社会诗。他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这首《喜雨贺黄叔厚判县》中,阳枋描绘了农民渴望甘霖的心情,以及黄叔厚在担任县令期间为民解忧的政绩。通过对这场及时雨的赞美,阳枋表达了对黄叔厚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困境和农民的艰辛生活。这首诗展现了阳枋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的情怀,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