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夏日示陈安国宣义

标题包含
立夏日示陈安国宣义
昨日春归尽,轻衣畏暑侵。 落花空眷影,新叶自成阴。 书永惟便睡,蝉清稍伴吟。 小团宫様茗,分酌莫辞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郭祥正(1035年-1113年),字功甫,一作功父,自号漳南浪士,又号漳南溪隐。北宋时期文人,祖籍西蜀,徙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 郭祥正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昨天春天的气息已经消失殆尽,轻薄的衣物抵挡不住夏日的炎热。 残败的花朵只能依恋着昔日的倩影,新生的叶子自己撑起了树荫。 书中世界可以让我尽情地沉睡,蝉鸣声清朗似乎在陪伴我低吟。 这杯精致的茶点,让我们一起分享它带来的快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立夏日: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预示着春天的离去和夏天的开始。 2. 陈安国宣义: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者同事,他的名字意味着他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 3. 春归尽:春天的结束。 4. 轻衣:轻薄的衣物,夏季穿着以抵御炎热的天气。 5. 畏暑侵:害怕炎热的夏天侵袭。 6. 落花:凋谢的花朵。 7. 空眷影:指花朵凋谢后留下的只是影子。 8. 新叶自成阴:新生长的树叶形成了树荫。 9. 书永:长久的阅读或学习。 10. 便睡:休息,放松。 11. 蝉清:形容蝉鸣声音清晰,环境宁静。 12. 稍伴吟:稍微陪伴着诗人吟咏。 13. 小团宫様茗:一种用绿茶制成的茶饼,具有宫廷品质。 14. 分酌:分享茶水。 15. 莫辞深:不要拒绝品尝茶的醇厚味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立夏时节景象的古诗。诗人以春去夏来为主题,从春天的离去写到夏日的来临,表达了季节更替中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思考。 “昨日春归尽”,诗人首先以一个感伤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结束。这里的“春归尽”并非单纯的指春天的结束,更多的是象征着青春的逝去和美好时光的流逝。这种伤感情绪在“轻衣畏暑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炎热的夏天到来,轻薄的衣服难以抵挡高温,这既是生理上的反应,也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一种哀伤。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观察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落花空眷影”表达的是对春天的留恋,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新叶自成阴”则意味着新的生命正在孕育,象征着未来的希望。这两句诗构成了情感的对比,既感慨于过去的美好,又期待未来的新生。 “书永惟便睡,蝉清稍伴吟”则表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尽管感叹时光流逝,但他并没有沉溺于其中,而是选择了以读书、睡觉、听蝉鸣等方式来度过这段时光。这样的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小团宫様茗,分酌莫辞深”,则是诗人与友人共享茶品的情景。通过品茶的方式,诗人与友人在立夏这个特殊的时刻共同品味生活中的美好。这里的“莫辞深”,既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夏日示陈安国宣义》是北宋诗人郭祥正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5年,当时诗人郭祥正正担任潭州知州一职。在这一年里,他正值知天命之年,在政治生涯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那个时代,立夏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这个时期,农耕活动繁忙,人们期待着丰收的到来。郭祥正作为地方官员,关注民生,对百姓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个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寄寓深刻寓意的诗篇。 郭祥正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重视教育,提倡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既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在这首诗中,他以立夏为契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民间风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