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杨舍人入翰林

标题包含
喜杨舍人入翰林
御笔亲批翰长衔,夜开金殿送瑶缄。 平明玉案临宣室,已见龙光出傅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陛下亲自书写着诏令,夜晚在金殿中传递着密函。 天亮时来到宫殿,已见飞龙腾空。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杨舍人:即杨嗣复,字继之,唐代人,曾任中书舍人。 2. 翰林:指翰林院,是唐代选拔文人的地方,此处泛指文人聚集之处。 3. 御笔亲批:皇帝亲自批示的意思。 4. 翰长衔:指翰林院负责人的职位。 5. 金殿:皇宫中的殿堂,这里指的是皇帝的住处。 6. 瑶缄:精美的书信。 7. 平明:黎明时分。 8. 玉案:玉制的桌子或几案。 9. 临宣室:指皇帝接见大臣的地方。 10. 龙光:比喻皇帝的恩泽。 11. 傅岩:相传为商朝贤臣傅说隐居之地,这里比喻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肇为庆祝杨舍人加入翰林院而作。诗中描绘了翰林院的庄重和神秘,以及杨舍人在其中的才华得以施展的场景。首句“御笔亲批翰长衔”表明了皇帝的重视与期望,次句“夜开金殿送瑶缄”则描绘了夜晚在金殿中传递秘密信息的情景,彰显了翰林院的特殊地位。第三句“平明玉案临宣室”表达了清晨在宣室内处理政务的忙碌场景,最后一句“已见龙光出傅岩”则预示了杨舍人将凭借其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整首诗节奏紧凑,意境深远,展现了翰林院的高雅氛围及人才济济的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873年,唐僖宗登基伊始,此时的卢肇正面临人生的低谷。他被任命为江西观察使,远离权力中心,辗转流离,满怀忧国忧民之心。同年,朝廷选拔英才,其中便有杨舍人(杨凝式)。此时卢肇结识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友人,挥笔写下了一首描绘其喜悦心情的诗——《喜杨舍人入翰林》。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此时的唐朝国力渐衰,但才子佳人依然涌现,科举制度依然繁荣。对于身处乱世的知识分子而言,入翰林是崇高的理想,意味着接近权力核心,有发挥才能的机会,能够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当卢肇听说自己的好友杨舍人入翰林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