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
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
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
黄菊旧连陶令宅,青山遥负向平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在梦中回忆起在涔阳的月亮,而那是在中秋时节的美好回忆,那时候我们共唱船歌。美妙的声音应该能够引来凤凰,细腻的书法必定能赢得赞誉。在亭子旁边,古老的树木白天仍显阴影;亭子下方,寒冷的池塘有百丈深。黄色的菊花依旧与陶渊明的住宅相连,远处的青山背负着像许由那样的隐逸之心。
去完善
释义
"句":句,这里指一首古诗的部分或者单句,因为只给出了部分内容,所以无法明确解释整首诗的含义。
1.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注释:
- "涔阳":地名,古人常将思念之情寄托于月亮,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点。
- "中秋":一年之中的第八个月份,这一天有赏月传统,借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忆棹歌":借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注释:
- "妙吹":技巧高超的吹奏技艺。
- "谐凤":用凤凰的声音来形容美妙的音乐。
- "工书":精通书法。
- "得鹅":此处可能存在典故,但目前没有更多信息无法确定。
3. 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注释: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昼阴阴":形容夏日白天的阴凉环境。
- "寒潭":寒冷的潭水。
- "百丈深":极言其深。
4. 黄菊旧连陶令宅,青山遥负向平心。注释:
- "黄菊":黄色的菊花,代表了秋天的到来。
- "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曾任彭泽令,喜欢菊花。
- "青山":绿色的青山,通常代表美好的景色和向往的生活。
- "向平":王之涣,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中常见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句》卢肇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诗歌的第一句中,“君梦涔阳月”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梦境,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中秋忆棹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诗句“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则通过赞美音乐的和谐与书法的艺术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最后两句“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以及“黄菊旧连陶令宅,青山遥负向平心”则描绘了诗人在亭子周围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卢肇的《句》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大约在公元850年左右。此时,唐王朝已经步入了衰落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卢肇怀揣着悲天悯人之心,用诗歌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卢肇,字子发,宜春(今江西宜春市)人。他少年时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但因家境贫寒,多次科举不第。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拯救国家的危机。在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在这首诗中,卢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他以松树和竹子为喻,表达了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期望国家振兴的愿望。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时光,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