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及第送潘图归宜春

标题包含
及第送潘图归宜春
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归为说龙门寺,雷雨初生电遶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住在京城却生活困顿,而如今,我终于摆脱了贫穷,仿佛化为一条重获自由的鱼。幸运地是,我在青云之上有幸遇到了知己;遗憾的是,在白社之地却要送别故友。离别之际,我们对酒感慨万千,同时也惊叹于这相隔千里的告别。当我看到那些花儿,我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希望,就像获得新生一样。在我离开后,请代我向龙门寺的朋友们问好,告诉他们我如雷雨般重生,浑身充满了力量和光芒。
去完善
释义
1. 及第:科举考试中选,因其选拔等级不同,故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称谓。这里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意思。 2. 潘图:是唐代诗人卢肇的朋友。 3. 宜春:这里指江西省宜春市。 4. 三载:三年。 5. 皇都:指的是唐代的京城长安。 6. 北溟:原意是指北海,在这里代指科举之地。 7. 穷鳞:比喻贫贱之士。 8. 青云:比喻显贵的人。 9. 白社:唐代诗人聚会的地方,这里指故地。 10. 对酒:共同喝酒。 11. 千里别:表示离别遥远。 12. 看花:欣赏花儿,这里的“花”也可理解为美好的事物。 13. 一枝春:一句古诗语,用以形容皇帝对进士们喜悦的情景。 14. 龙门寺:寺庙的名字,位于现在的陕西韩城县。 15. 雷雨初生:新的气象刚刚形成的景象。 16. 电遶身:雷电环绕着身体,象征着进士们登科后的荣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卢肇在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和祝愿。第一句“三载皇都恨食贫”描述了作者在长安三年的贫困生活,心中充满遗憾。第二句“北溟今日化穷鳞”寓意着作者从卑微的地位中崛起,如同鱼跃龙门一般,实现了人生的转折。第三句“青云乍喜逢知己”表明诗人意外地遇到了知己,为他的成功感到欣慰。第四句“白社犹悲送故人”则表达了对离去的友人潘图的留恋和哀伤。第五句“对酒共惊千里别”描述了诗人在送别宴会上与友人共同感叹离别的惆怅。第六句“看花自感一枝春”意味着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预示着美好的未来。最后一句“君归为说龙门寺,雷雨初生电绕身”则是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在回到家乡后,能够将这里的故事分享给他人,就像看到了人生的转机,仿佛被雷电环绕。全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又有对友人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及第送潘图归宜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此时,诗人卢肇刚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状元,意气风发。在这之前,卢肇曾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和科场沉浮。他在长安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结识了众多才子,也见识到了社会的种种现实。 当时正值晚唐时期,朝廷政治腐败,宦官权力膨胀,士人阶层受到严重压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卢肇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然而,他也深知这个时代的诸多弊端,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忧虑。 在送别好友潘图之际,卢肇以这首《及第送潘图归宜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诗中既抒发了对友人真挚的友情,又透露出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同时也暗示出,虽然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成功,但对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并未减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