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卷末偶题三首

标题包含
卷末偶题三首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 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 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 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谷(851年-910年),字守愚,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他的籍贯是江西宜春,出生于书香世家。 郑谷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59年)中进士,历任京兆尉、都官郎中等职务。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曾因为直言不讳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文学创作的诗歌。诗人表达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态度。以下是这首诗的优雅现代白话文翻译: 写卷纷繁有一百篇,成就声名不敢忘记根本。 何如海上升起太阳于残夜中,一句话就能流传万古。 七岁时陪行在湖外,登上岳阳楼敢写诗。 如今寒冷晚年没有功业,怎么能够担当国家栋梁之才。 科考及第历来是出人头地的途径,留名都是为了国家风教传承。 这一生如果不懂得《离骚》、《诗经》这些经典,如何担任朝廷重臣。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郑谷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首先,他以自己的作品为例,强调成名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努力与积累。其次,他用“海日生残夜”这一名句来形象地描绘出创作的艰辛和成就的伟大。接着,他回忆起自己年少时跟随父亲游览名胜的情景,以及那时在岳阳楼上题诗的勇敢尝试。如今虽已年长,却仍然谦逊地认为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还不足以称为“国士”。诗人感慨时光流逝,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提升自己,以期能在文学道路上更进一步。 在诗的结尾部分,郑谷强调了诗人应以熟知骚雅为己任,这样方能真正成为一个称职的官员。这里,郑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文人骚客应该将自身的文学素养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这首诗借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诚和对传承经典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表现出其孜孜以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卷末偶题三首》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末至五代时期,具体年份无从考证。这一时期的郑谷,正值中年,生活相对稳定。他在这时担任了都官郎中的职务,主要负责选拔官员和审理案件。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然而,郑谷并未受到战乱的影响,他的生活环境相对宁静。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出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切,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 在《卷末偶题三首》这组诗中,郑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他也通过诗中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社会人际关系的珍视。这组诗的整体风格清新脱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