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汪见可教授约诸丈凤山酌别

标题包含
汪见可教授约诸丈凤山酌别
凤凰洲上凤凰山,草草登临见一斑。 不立樊墙天广大,賸栽花竹地宽闲。 白云四面峰千叠,绿柳前头水一湾。 行色催人诗未就,寄情庭院落花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戴复古(1167年-约1240年),字式之,号石屏山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贫寒。 戴复古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他的诗风豪放,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凤凰洲的凤凰山上,我们匆匆忙忙地上山观看。 没有设立樊篱围墙,使得天空显得更加广阔。剩下的土地种植了花草竹子,显得宽敞而宁静。 四面环绕着成千上万的白云,绿柳的前面流淌着一条小河。行程的步伐催人向前,但我的诗篇还没有完成,我将把情感寄托在这落满花朵的庭院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汪见可:南宋时人,生平事迹不详。 2. 教授:学者,文人。 3. 丈:古代对长辈或德高望重的男子的尊称。 4. 凤山:指浙江温州的凤山,有凤凰洲。 5. 草草:简单,随便。 6. 樊墙:篱笆围墙。 7. 賸:剩馀,剩余。 8. 花竹:花卉和竹子。 9. 绿水:绿色的柳树。 10. 行色:指行人出发前的情景。 11.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满地。
去完善
赏析
戴复古的《汪见可教授约诸丈凤山酌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和抒发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凤凰山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广阔的天空和无边的绿柳、白云与青山,表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在结尾处,作者巧妙地借用“寄情庭院落花间”的画面,将离别的情绪融入到静谧的自然环境中,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既壮烈又宁静的氛围。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传达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切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汪见可教授约诸丈凤山酌别》是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正值南宋时期,距离靖康之耻(1127年)已有数十年,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稳定下来,文化、经济逐渐繁荣。 在这个时期,戴复古经历了多次科举落榜,人生际遇颇多挫折。但他始终坚持创作诗歌,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关注国家社会现实。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交游甚广,为南宋诗坛增添了光彩。 汪见可教授是南宋的一位学者,他与戴复古及其他文人士子时常相聚,探讨学问、品评诗作。他们常常结伴出游,登山临水,吟咏酬唱,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首《汪见可教授约诸丈凤山酌别》中,戴复古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别离的不舍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