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圃十绝和朱待制 其三
二亭岿然立,紫薇为题颜。
朝晖射银钩,伟观压海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座亭子巍然耸立,以紫薇花作为它们的装饰。清晨的阳光照射在亭子的银质横梁上,雄伟的景象足以压倒海边的群山。
去完善
释义
1. "二亭":指县圃上的两座亭子。
2. "岿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
3. "紫薇":即紫微星,古人认为是帝星,这里借指皇帝。
4. "题颜":指给亭子命名或题字。
5. "朝晖":早晨的阳光。
6. "银钩":比喻月牙,这里指新月。
7. "伟观":壮观的景象。
8. "压海山":指壮丽的海景被雄伟的建筑物所压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县圃十绝和朱待制 其三》是宋代诗人薛抗所作。诗句描述了县圃中的两座亭子巍峨耸立,并以紫薇为主题进行装饰。早晨的阳光照射在亭子的飞檐上,形成了银钩般的美景,整个壮观的景象仿佛可以压倒山海。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县圃的美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朝晖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县圃十绝和朱待制 其三》是宋代诗人薛抗的作品。薛抗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之际,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薛抗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他将自己的感慨和体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在诗歌《县圃十绝和朱待制 其三》中,薛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县圃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县圃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源于诗人对儒家“仁民爱物”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也反映了南宋文人普遍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的时代风尚。
创作这首诗时,薛抗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败,仕途不顺。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从而更懂得珍惜当下、热爱生活。这种人生态度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使这首诗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