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柳溪呈志康诸公
脱我芒鞋与杖藜,强随车盖著荷衣。
青山绿水苦相唤,细雨斜风不忍归。
幸有琉璃倾琥珀,何妨粉黛湿珠玑。
潇湘起我江湖兴,只恐扁舟明日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脱下我的草鞋和竹杖,勉强跟上车盖披着荷叶衣。青山绿水苦苦呼唤,细雨斜风让我不忍离去。幸好有琉璃酒杯斟满琥珀酒,何妨让美女的泪水沾湿珍珠呢?潇湘激起我对江湖的热爱,只担心明天的小船就不是我了。
去完善
释义
1. 芒鞋:草鞋。这里指粗布鞋。
2. 杖藜:一种手杖,通常由藜木制成。
3. 车盖:古代车上遮雨蔽日的器具,形状如伞。这里代指雨伞。
4. 荷衣:荷叶制成的衣裳。这里借指简便的防雨衣物。
5. 琉璃:这里指雨水折射出的光线,如同琉璃般晶莹剔透。
6. 琥珀:这里指美酒。
7. 粉黛:古代妇女用来涂抹面部的白粉和黛黑。这里借指女子。
8. 珠玑:这里指女子的泪珠。
9. 潇湘:湖南省潇水与湘江的并称。这里借指远方的美景。
10. 扁舟:小船。这里指诗人和志康诸公乘坐的小船。
11. 非:不测。这里表示担心船只发生意外。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雨中游柳溪呈志康诸公》中,诗人苏过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他在雨中游览柳溪的所见所感。全诗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开头两句“脱我芒鞋与杖藜,强随车盖著荷衣”,通过对自身穿着和出行工具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姿态。芒鞋、杖藜都是简易的徒步工具,而车盖则是古代官僚出行的仪仗。诗人选择抛弃豪华的车盖,身着简朴的荷衣,流露出他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青山绿水苦相唤,细雨斜风不忍归”,描绘了诗人在雨中的所见所感。青山绿水本应是令人愉悦的风景,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显得苦痛,原因在于他心中难以割舍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面对细雨斜风的美景,诗人产生了留恋之情,不愿离开这美好的世界。
“幸有琉璃倾琥珀,何妨粉黛湿珠玑”这两句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雨天中所感受到的美妙体验。琉璃、琥珀、粉黛、珠玑等都是华美的物品,代表了诗人的高雅品位。虽然雨水打湿了这些物品,但它们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辉,显示出诗人在生活中追求品质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潇湘起我江湖兴,只恐扁舟明日非”,抒发了诗人在游览柳溪之后的感慨。潇湘是湖南省境内的著名河流,这里以潇湘代指柳溪。诗人表示,柳溪的美景激发了他对江湖生活的向往,但他也担心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美好时光将不再存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游柳溪呈志康诸公》是南宋文学家苏过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此时苏过正值青年时期。
在诗中,苏过描绘了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的美景,以及他与朋友志康等人在此情景下的游赏。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与金国维持着相对和平的局面,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苏过作为苏辙的次子,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但他并未走上科举道路,而是选择游历江南,体验民间生活。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与朋友共同游赏的愉快心情。同时,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