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既望能静饮客海棠花下即席索诗走笔一笑
久闻使君归,扁舟欲自载。
竟负九日约,吾意良有待。
今朝得得来,适与佳辰会。
名园盛众卉,摇落不少爱。
为语玉林神,无乃风景杀。
春葩发霜枝,一夜作奇怪。
此花红湿处,无如锦城最。
衔来定鸿鹄,万里从雪外。
高情相暖热,置酒出花背。
固知是乡人,岂不在我辈。
西庄见西产,一笑心领解。
主人独妙年,有花正宜戴。
胡为亦见分,无乃嘲老大。
谁令开非时,故遣白发对。
君勿轻白发,发白老更耐。
洛阳刘伯寿,耆英典型在。
醉帽仍插花,岂是儿女态。
还以寿主人,风流更耆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前就知道您回来,一直想乘船亲自去接。
结果错过了九日的约定,我心里却满怀期待。
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恰好遇到美好的时光。
在美丽的花园中,百花盛开,每一朵都不忍离去。
请告诉花园之神,这里的风景美得令人窒息。
春天的花朵绽放在霜冻的枝头,一夜之间发生的奇迹。
这朵花在这个地方显得最为鲜艳,如同从万里之外的雪山飞来。
友情深厚而温暖,我们共同举杯庆祝。
原来你们是同乡,当然也是我们的朋友。
在西庄看到西边的特产,内心会心一笑。
主人正值青春年少,鲜花正好配戴。
为什么还要赠送我,难道是在嘲笑我的年纪吗?
可能是让花开得不合时节,特意让我这满头白发与之相对。
请您不要轻视满头白发的人,白发老人更加经得住岁月。
洛阳的刘伯寿,他的风范依然长存。
醉酒之后依然带着花冠,绝不是小孩子的行为。
让我们一起祝主人长寿,风度翩翩又成熟稳重。
去完善
释义
久闻使君归,扁舟欲自载。
中的“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后汉以后泛指地方长官。此处指作者自己。
今朝得得来,适与佳辰会。
中的“佳辰”: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海棠花开的时节。
为语玉林神,无乃风景杀。
中的“玉林”:玉堂花,指海棠花。“玉林神”是海棠花的拟人化表述。
春葩发霜枝,一夜作奇怪。
中的“春葩”:春天的花朵。
此花红湿处,无如锦城最。
中的“锦城”:古成都的别称。
固知是乡人,岂不在我辈。
中的“乡人”:当地人,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西庄见西产,一笑心领解。
中的“西庄”:可能是作者的家乡或者是作者的友人的庄园。
主人独妙年,有花正宜戴。
中的“妙年”:青少年时期,这里指年轻的庄主。
洛阳刘伯寿,耆英典型在。
中的“洛阳”:河南古都洛阳,这里是杜甫的故乡。
醉帽仍插花,岂是儿女态。
中的“醉帽仍插花”:头戴插花之帽而醉,形容豪放不羁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牟巘所作,描述的是与友人共度良辰美景的情景。开篇便提到归来的友人,虽然之前失约于“九日约”,但今日重逢依然让人感到愉悦。诗人通过描绘海棠花的美丽,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同时,通过对洛阳伯寿老人的描述,传递了友情、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十月既望能静饮客海棠花下即席索诗走笔一笑》出自南宋诗人牟巘(miǎn)之手。诗人在十月十五日的夜晚,与友人一同在海棠花下饮酒,欣赏着盛开的花朵,心境愉悦,因此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诗歌。
创作背景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这首诗诞生于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金兵南下侵扰中原,国家内外交困,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将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象之中,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其次,关于作者的人生际遇,牟巘是南宋的一位士人,曾在朝为官,后因战乱隐退回乡。他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但内心始终向往田园生活。晚年他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个特定的时期,他写出了许多借景抒情的诗篇,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最后,我们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短暂的快乐显得尤为珍贵。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牟巘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