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丙辰十月见梅同感其韵再赋

标题包含
丙辰十月见梅同感其韵再赋
霜枝秃秃瘦,孤英自中鲜。 出尘寒玉姿,熟视何清妍。 端如仁者心,洒落万物先。 浑无一点累,表里俱彻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淳(1892年-1970年),字子庄,号半丁,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陈淳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年轻时曾就读于苏州草桥中学,后赴上海求学,先后毕业于上海美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霜冻下的树枝显得枯瘦,但孤独的梅花却在这寒冷中盛放。它们像冰清玉洁的仙子一般,傲立在这片雪地之间,那份美丽和清洁让人心生敬意。它端庄地立于那里,如同一位仁爱之人,无私地将温暖和光辉献给周围的万事万物。这梅花的美丽,没有任何负担和污染,无论是里还是外,都是如此通透明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丙辰:指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 2. 秃秃:光秃的样子。 3. 孤英:单独的梅花。 4. 中鲜:中间最为鲜艳。 5. 出尘:超出世俗的意思。 6. 寒玉:比喻冷艳的事物。 7. 熟视:仔细观察。 8. 何清妍:多么清新美丽。 9. 端如:正如。 10. 仁者心:指梅花的品质如同仁爱之心。 11. 洒落:豪爽不羁的样子。 12. 万物先:意为凌霜盛开,位居众花之先。 13. 浑无:全然没有。 14. 一点累:指凡俗尘累。 15. 表里俱彻然:形容梅花内外都是清洁透彻的。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丙辰十月”为题,表达了在初冬时分看见梅花盛开的感慨。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诗人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诗人还将梅花与人类的美德相结合,赋予其深刻的道德寓意。这首诗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辰十月见梅同感其韵再赋》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淳在丙辰年(公元1196年)十月所创作的。 在这段时间里,陈淳正在经历人生的转折点。他曾经担任地方官职,但由于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选择了辞官归隐。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盛开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己选择归隐的坚定态度。 这一时期的南宋正处于金国威胁和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然而,尽管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们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追求高洁的品质。陈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咏梅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