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柏

标题包含
古柏
手植知何代,年齐偃盖松。结根生别树,吹子落邻峰。 古干经龙嗅,高烟过雁冲。可佳繁叶尽,声不碍秋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亲手种植的树木,已经无法追溯是何年代;它的年龄与巨大的松树相齐。根系繁衍出新的树种,风吹种子落在附近的山峰。古老的树干曾被龙轻嗅过,高空的烟雾在群雁冲击下散开。欣慰的是虽然茂密的树叶已凋零,但声音仍不会阻碍秋天的钟声传来。
去完善
释义
1. 手植:亲手栽种。 2. 何代:哪个朝代。 3. 年齐:与……同样古老。这里指古柏的树龄和松树相当。 4. 偃盖松:一种古老的松树,树冠如同一把巨大的伞盖。 5. 结根:扎根生长。 6. 别树:其他种类的树木。 7. 吹子:风吹落的果实。 8. 邻峰:附近的小山峰。 9. 古干:古老的树干。 10. 经龙嗅:可能指的是传说龙的嗅觉灵敏,这里比喻古柏古老且具有神秘气息。 11. 高烟:高空中的烟雾。 12. 雁冲:大雁飞过。 13. 可佳:值得赞美。 14. 繁叶尽:树叶凋落殆尽。 15. 秋钟:秋天的钟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一棵古老的柏树。通过对这棵树的描述,诗人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深远的寓意。 首联“手植知何代,年齐偃盖松”,诗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古树年代的好奇。通过对比柏树和松树,暗示了柏树的悠久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颔联“结根生别树,吹子落邻峰”,进一步表现了柏树的繁衍能力和生命力。这两句诗展示了柏树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以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衍的过程。 颈联“古干经龙嗅,高烟过雁冲”,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柏树描绘得颇具神话色彩。前一句比喻柏树干的高大挺拔,后一句则表现其生命的活力。诗人用龙的嗅觉和高烟的视觉形象来传达柏树的壮观景象,使其更具感染力。 尾联“可佳繁叶尽,声不碍秋钟”,诗人以树叶凋落和钟声相伴的情景作为结尾,表达了柏树在秋天里依然保持宁静与和谐的特点。同时,也传达了诗人面对生命轮回时的坦然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诗人通过描绘古柏的形象,表达了其对生命哲学的深度思考。全诗结构紧凑,意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柏》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公元836年至859年之间。李洞生活于唐文宗、武宗、宣宗三朝,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在人生际遇方面,李洞自幼好学,勤奋苦学,然而科举考试屡次不第,使得他长期处于困厄之中。他曾投奔过许多权贵,希望能得到赏识和提携,但始终未能如愿。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情在他的诗作中多有体现。此外,他还曾一度出家为僧,追求心灵的解脱和宁静。 在时代背景方面,唐末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政治腐败,宦官专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洞生活的年代,也是禅宗思想盛行之时,他受到了禅宗的影响,渴望通过诗歌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李洞创作《古柏》的历史文化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