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晏相公湖上四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和晏相公湖上四首 其一
雾霁山高牖,天寒水落沙。 试披深岸草,往往见黄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雾气消散后山显得更高,窗户更明亮;天气寒冷时水流减少,河床上的沙子显露出来。试着在岸边漫步,随处可见那金黄色的菊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雾霁:雾气散去,晴朗天气。 2. 山高牖(bóu):山高远窗。这里指站在高楼远望,视线开阔。 3. 天寒水落沙:天气寒冷时,河水水位下降,河床露出沙滩。 4. 深岸草:指生长在岸边较深处的草丛。 5. 黄花:这里指菊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初冬的山水景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首句“雾霁山高牖”中的“雾霁”即雾散,表现了天气从阴雨到晴朗的转变,而“山高牖”则暗示了山景的壮丽;次句“天寒水落沙”中,“天寒”和“水落沙”共同揭示了季节的变化,此时已是深秋时分,湖水退去,露出了沙滩。 紧接着,诗人以“试披深岸草”的行动来传达他对于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景色的欣赏之情。最后一句“往往见黄花”中的“黄花”通常被理解为菊花,这是秋季的代表性花卉之一,其绽放于萧瑟的秋天,寓意着坚韧与顽强。诗人通过这一描写,传达了秋天虽然寒冷、肃杀,却也有生机和活力的一面。整首诗的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韩维在湖上写下了一首名为《和晏相公湖上四首 其一》的诗歌。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宋神宗在位期间(1067年-1085年),正值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韩维曾任右司谏、知制诰等职,他以直言敢谏、持正不阿著称,但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朝廷权臣的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维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湖上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朝政压力下的无奈与超脱。 在诗中,韩维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波平如席”、“菱叶荷花”等,形象地展现了湖上风光的美丽与宁静。此外,他还通过对渔夫、水鸟等生灵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