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近承琮上人问讯甚勤老懒不能作书以偈答之

标题包含
近承琮上人问讯甚勤老懒不能作书以偈答之
食时持钵乞诸隣,不用毗耶遣化身。 想见堂中惭此老,法累未转转饥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午饭时分,拿起饭碗向邻居们化缘,不需要用毗耶派化身的办法。想到在讲堂里的这位长者应该为此感到羞愧,因为佛法的束缚还没有让他脱离饥饿的痛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近承:最近接到。承,接受。 2. 琮上人:指僧侣琮。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3. 问讯:问候,询问情况。 4. 甚勤:非常殷勤。 5. 老懒:年老懒散。 6. 不能作书:无法写信。 7. 以偈答之:用偈语回答他。偈,佛教诗体。 8. 食时持钵乞诸隣:吃饭时拿着饭钵向邻居化缘。食时,吃饭时间;持钵,拿着饭钵;乞,乞讨;诸隣,邻居。 9. 不用毗耶遣化身:不需要用毗耶神变的办法。不用,不需要;毗耶,佛教传说中大雄宝殿东南角的护法神;遣化身,派遣化身使者。 10. 想见堂中惭此老:可以想象堂中的僧人为此感到羞愧。想见,可以想象;堂中,堂内;惭,羞愧;此老,这里的老者,指僧侣。 11. 法累:佛法的拖累。 12. 未转转饥轮:未能渐渐摆脱饥饿的痛苦。未转,没能转变;饥轮,饥饿的痛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展示了禅宗哲学中的生活哲理。诗人以“食时持钵乞诸隣”开篇,描述了僧人化缘的形象,强调了禅宗修行中朴素生活的观念。同时,诗人使用“不用毗耶遣化身”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暗示出诗人的心境和对禅宗信仰的理解。紧接着,诗人提到“堂中惭此老”,暗示了禅宗思想中对于僧人的自我反思精神的要求。最后,诗人通过“法累未转转饥轮”这一诗句揭示了禅宗修行过程中追求解脱的心境。总的来说,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禅宗的修行原则和哲学理念,并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出了禅宗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近承琮上人问讯甚勤老懒不能作书以偈答之》,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南宋后期(公元1161年-1279年)。在这个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 晁公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命运却并不如意。在金兵南侵时,他被迫离开故乡,开始了流亡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世隔绝,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段苦难的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十分复杂。一方面,南宋政府在抵抗金兵的同时,内部政治斗争也十分激烈。另一方面,民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晁公溯通过对禅宗大师琮上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关爱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