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小暑大雨
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
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
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
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山神河神祈求降雨润田,耕耘的时候深入考虑农田的需求。
庆幸这小暑时节能有这样的天气,更希望金秋的新秋也能像今天这样美好。
早稻快要开花结实了,晚稻的叶子已经长成但是还没有抽穗。
天公应当不忍看到农民的辛勤劳作,从一开始种植就能期待它的丰收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申祷:向上天祈求,这里指向山川之神祈祷。
2. 便作霖:立即降下甘霖。霖,久雨。
3. 耘苗:除草培土,使禾苗茁壮成长。
4. 想田深:想到田里泥土深厚,有利于禾苗生长。
5. 且欣:暂时高兴一下。
6. 新秋:即下一个秋天。
7. 得似今:能够像现在这样。
8. 花就将实:花朵即将结成果实。
9. 晚禾:晚季的禾苗。
10. 成叶未抽心:叶子已经长成,但尚未抽出穗心。
11. 天应:天气理应。
12. 不忍焦劳意:不肯让农民们劳累。
13. 直自:自从。
14. 初栽:刚种植下去的时候。
15. 已望阴:已经可以看到禾苗成长带来的阴凉。
去完善
赏析
《十八日小暑大雨》这首诗是韩淲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理解。他借助于自然界的天气变化与农作物的生长关系,表达了人们期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诗人通过对“申祷山川便作霖”的描写,强调了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人类对这种力量的敬畏之心。在“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关注,以及对未来丰收的期盼。接下来,他以“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描述了稻谷的成长状况,形象地表现了农作物的生命力和活力。最后两句“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则是对天地自然关爱农事的感激之情,反映出诗人对于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理解和支持。总的来说,这首诗将农民的生活、大自然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美好愿望紧密相连,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八日小暑大雨》是南宋诗人韩淲所创作的一首描写节令景象的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小暑时节所感受到的天气变化和自然景色。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韩淲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韩淲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在南宋时期,由于金人入侵,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隐居山林,过着清闲的生活。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多以描绘山水风光、表现个人心境为主题。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十八日小暑”指的是农历的六月十八日,这一天是小暑节气,意味着夏天即将进入最热的时候。在这一天,诗人所在的地区下起了大雨,这为炎热的夏季带来了一丝清凉。诗人在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从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看,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韩淲晚年时期创作的。在这个时期,他可能已经退休归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对自然景色的感知更加敏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更加珍视。因此,他才能将这个小暑大雨的景象描绘得如此生动、细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