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狗子佛性颂

标题包含
狗子佛性颂
雨过西风寒,苍苔封战骨。 可怜老将军,饮马长城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风雨过后西风吹来,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悲壮的气氛。战争留下的痕迹已经被青苔掩盖,但依然让人不禁想起那段艰难岁月。 那位曾经英勇的老将军,如今已步入晚年,仍在遥远的边疆守卫着家园。
去完善
释义
"苍苔封战骨":此处的“苍苔”指的是绿色的青苔,用以形容年代的久远,而“战骨”指战争留下的白骨。 "可怜老将军,饮马长城窟":"饮马"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种习俗,古代人们会在水边将马喂饱后,再饮水,称之为"饮马"。"长城窟"则是指长城下的马洞或者古长城的地名。
去完善
赏析
《狗子佛性颂》是白玉蟾的一首描绘战争与人生哲理的诗歌。首句“雨过西风寒,苍苔封战骨”描述了战场的景象,雨水洗刷过的战场在西风中显得格外寒冷,而战死者的尸体已被青苔覆盖。这景象不仅让人感叹战争的残酷无情,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接着,“可怜老将军,饮马长城窟”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本质。老将军在此象征着忠诚、勇敢和坚韧,但他们在战争中却不得不面对生命的消逝。饮马长城窟表达了将士们为保卫国家,无奈地投身于战争的悲壮情景。这首诗以凝练的文字展示了战争的无情和人性的善良,启发人们思考战争与人性的矛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狗子佛性颂》是南宋道士、诗人白玉蟾的一首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1279年。 在白玉蟾创作这首诗歌的时间段内,他是一位道教徒,但他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这可能是由于他在南渡时期的社会动荡中,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使他跨越了宗教界限,开始融合佛道思想。在他的作品中,这种跨宗教的思考方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这一时期的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对于传统的儒、释、道三教的思想逐渐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佛、道二教则得以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白玉蟾的作品中体现了他对于禅宗哲学的独特见解,以及对道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