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傍河彷佛家居
合是清溪近处居,在官却与在家如。
柳风拂岸时鸣橹,梅月横窗夜读书。
休问舟闲无唤渡,须知水到自成渠。
俸钱已足供薪粒,比着简瓢尽有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清澈的小溪旁边有一个住处,虽然在做官但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
有微风轻拂岸边,船桨轻轻划过水面发出声音,月亮升起,透过窗户映射到书桌上,正好可以在夜里看书。
不用去管船上是否有人呼唤摆渡,要知道水自然会引导水流沿着渠道流淌。
你的工资足够支付日常开销,相比起简朴的生活,你已经有了富余。
去完善
释义
1. 清溪:清澈的小溪,这里指作者居所附近的水系环境。
2. 合是:应该是。
3. 如:相似。
4. 拂岸:轻轻掠过岸边。
5. 鸣橹:摇动船桨发出的声响。
6. 梅月:梅花盛开的季节,这里指春天。
7. 横窗:窗外月色弥漫。
8. 休问:不要询问。
9. 舟闲:指船只停泊。
10. 无唤渡:不需要呼唤摆渡的人。
11. 须知:需要知道。
12. 自成渠:自然形成的水道。
13. 俸钱:官员的薪水。
14. 供薪粒:供给日常生活所需的钱粮。
15. 简瓢:原指用竹子制作的器具,这里比喻简朴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庙宇傍河彷佛家居》是一首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诗作。施枢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和对比,表达了自己在庙宇傍河的清幽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满足。
首联“合是清溪近处居,在官却与在家如”,通过对庙宇傍河环境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他在官职生活中找到了类似于在家的感觉。这一句点出了诗人的愉悦心境。
颔联“柳风拂岸时鸣橹,梅月横窗夜读书”,诗人用“柳风拂岸”与“梅月横窗”两个画面呈现了庙宇傍河环境的美。“时鸣橹”表明诗人在闲暇时欣赏河畔风光;而“夜读书”则展示出诗人勤奋好学的形象。
颈联“休问舟闲无唤渡,须知水到自成渠”,诗人以“舟闲无唤渡”的画面传达了他清心寡欲的心境,同时以“水到自成渠”寓含人生哲理,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道理。
尾联“俸钱已足供薪粒,比着简瓢尽有余”,诗人表示自己的俸禄足以应付生活所需,过着知足安贫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庙宇傍河的环境描绘,展示了诗人在恬静生活中的愉悦与满足。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巧妙运用,凸显了自己的隐逸之情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庙宇傍河彷佛家居》,是宋代诗人施枢的一首描绘家乡景色和庙宇风光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庙宇旁的河流、庙宇的装饰以及庙宇周围的环境,展现了庙宇附近的宁静与美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这是一个文化和艺术繁荣的时期,诗歌、绘画、书法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杰出的作品。在这个时期,诗人施枢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家乡的热爱,创作了许多描绘家乡景色的诗篇。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诗人施枢在创作这首诗时的人生际遇。虽然关于施枢的生平和事迹的记载不多,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人。他通过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感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宋代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尤为显著。这一时期,庙宇成为了人们祭祀、祈祷、集会的重要场所,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地方。因此,诗人施枢选择了庙宇作为诗的背景,表达了对家乡庙宇的热爱和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