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应宪使游沧浪亭韵
使星两两照前山,笔下高吟万选钱。
绝景政须终日款,兹游真可以诗传。
深林遇雨排清昼,晚日迎风浸碧烟。
千载不浑亭下水,俯栏犹得继前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星星照耀着前方的高山,我挥笔赋诗时心情愉悦。如此美妙的风景让我陶醉其中,不禁想用诗歌来记录此刻。密林间突然下雨洗净了白日的尘埃,傍晚时分微风拂过水面吹散绿意盎然的烟雾。千年的时光没有让这里的山水失色,站在栏杆旁,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昔日的先贤们。
去完善
释义
1. 使星:即"使者之星",古代将遣使出行称作"星使",此处的"使星"指被派遣出使的官员。
2. 前山:位于前面的山峰或山岭,此处指的是眼前的山景。
3. 万选钱:源自《南史·顾宪之传》中顾宪之清廉能干的典故,后被用来形容才德兼优的人。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同伴的赞美。
4. 绝景:极好的景色;美景。
5. 政须:必须。
6. 款:宽缓;舒缓。
7. 兹游:这次游玩。
8. 排清昼:扫除白天的烦扰。
9. 浸碧烟:碧绿的烟雾弥漫。
10. 不浑:清澈;洁净。
11. 俯栏:低头看向栏杆处。
12. 前贤:之前的贤人;先贤。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游览沧浪亭的诗歌。首先以“使星两两照前山”起笔,寓意诗人在游览山水之际如星星般熠熠生辉,同时亦有官员出行的意味在。“笔下高吟万选钱”则是表达了诗人品味高雅、学识渊博的形象。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留恋和对游览的享受:“绝景政须终日款,兹游真可以诗传。”将美景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借旅行升华了诗意,使其具备广泛的传播力。
诗人也描述了行程中的小插曲,如“深林遇雨排清昼,晚日迎风浸碧烟。”通过描绘雨中清新的树林和傍晚时分的微风吹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最后一句“千载不浑亭下水,俯栏犹得继前贤。”则在表达对沧浪亭历史的敬意的同时,暗示了诗人愿与前人比肩,发扬沧浪亭精神的心愿。整首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这首描绘旅游景象的诗更加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和应宪使游沧浪亭韵》是南宋著名文人袁说友所作。袁说友(1140-1204),字起岩,号东塘居士,浙江瑞安人。他在南宋时期任职于多个政府机构,并在政治上表现出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170年至1204年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的太平盛世,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袁说友的人生际遇相对较为顺遂。他先后担任了国子监祭酒、秘书省校书郎等职,最后官至尚书左司郎中。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时的官员和文人有广泛的交流,共同探讨文学和艺术。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致力于地方建设和文化传承。
在诗人的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这一时期,朝廷对文化的重视和支持使得文学创作得以蓬勃发展。同时,理学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对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袁说友作为南宋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