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月河

标题包含
月河
路转双溪曲,河湾一迳通。 清秋杨柳月,落日芰荷风。 直抵濯缨水,当前文笔峰。 满城佳气聚,擢秀美群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说友(1140年-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以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道路蜿蜒曲折,沿着两条小溪前行;河流弯弯曲曲,一条小径通向远方。 在金秋时节,月光下杨柳依依;夕阳西下,清风拂过荷花。 清澈的水边可以洗涤帽带,面前矗立着文笔山的高峰。 整座城市的美好气氛汇聚在一起,众多英俊才子各展才华。
去完善
释义
1. 双溪:这里指两条河流汇合的地方。 2. 一迳通:一径通指的是一条道路通向远方。 3. 杨柳月:以杨柳为背景的月色景象。 4. 芰荷风:指风吹过荷花荷叶的声音或情景。 5. 濯缨水:洗濯帽带的水,意指水域清澈明亮。 6. 文笔峰:形容山峰秀美,像笔一样直插云霄。 7. 擢秀:选拔优秀的人才。
去完善
赏析
《月河》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形象地展现了月河的秀美风光和和谐的人文气息。 首联“路转双溪曲,河湾一迳通”,开篇即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河流蜿蜒曲折,道路沿河而建,彼此交汇。这里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色之美,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颔联“清秋杨柳月,落日芰荷风”,通过描绘月色下的杨柳和夕阳中的芰荷,进一步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水乡夜景。这种景象既具有诗情画意,又给人以美好的想象空间。 颈联“直抵濯缨水,当前文笔峰”,诗人以洗濯冠缨的河水和文笔峰为象征,寓意着自己内心的纯洁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这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人生哲理的揭示。 尾联“满城佳气聚,擢秀美群公”,通过赞美满城的繁华气象和才德兼备的官员群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质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河》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与金国对峙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歌来表达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 袁说友(生卒年不详),字起岩,号东塘居士,江苏昆山(今属江苏)人。他曾任湖南安抚使等职,后辞官回乡,寄情山水。袁说友与陆游、杨万里等诗人交好,彼此常有诗作唱和。 在《月河》这首诗中,袁说友以月河为背景,通过对月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写到:“水面初平云脚低,波光荡漾接天碧。”形象地描绘了月河的景色。此外,诗人还通过“孤城烟柳暗”和“愁人倚栏杆”等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故乡的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