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万紫千红鬓上粉,聚成一撮精神。
宣和宫样太清真。
韶风摇斗帐,芳露湿纶巾。
消得流莺花底滑,一声惊起梁尘。
扶将芍药牡丹春。
光浮金盏面,香到玉池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紫千红的浓妆艳抹都凝聚在那满头乌发,
她们聚成一朵朵云彩,展现出一股精神。
这真像是宣和年间的宫廷佳人。
微微春风吹动那挂满珠帘的绣帐,
晶莹的露水湿润了罗巾。
在花丛中忙碌的黄莺啼鸣着,惊醒了一地的繁华。
在这个春天,芍药、牡丹争相斗艳。
阳光映在金杯中,美酒流淌于唇边;
香气四溢,弥漫着整个水池岸边。
去完善
释义
1. 临江仙:词牌名,即标题。
2. 洪咨夔:南宋诗人,字舜俞,号平斋。
3. 万紫千红鬓上粉,聚成一撮精神:描述花朵的繁茂盛开。万紫千红表示各种颜色都有的花。鬓上粉指花的花瓣。一撮精神形容花朵的精神风貌。
4. 宣和宫样太清真:宣和是北宋时期的年号,这里的“宣和宫样”是指北宋皇宫的装饰风格。太清真是对这种风格的赞美。
5. 韶风:美好的风俗或音乐。
6. 摇斗帐:形容风吹动挂有帐子的床。
7. 芳露湿纶巾:纶巾是一种头巾,用于佩戴在额头上。芳露表示带有花香的露水。
8. 消得:此处意为承受得住。
9. 流莺:飞行不定的黄莺鸟。
10. 花底滑:形容黄莺鸟在花下飞行的样子。
11. 一声惊起梁尘:梁尘是古人认为房梁上的灰尘落下时所产生的微小颗粒。此句形容声音之大,连房梁上的灰尘都被惊落。
12. 扶将:扶持、支持。
13. 芍药牡丹春:指芍药和牡丹这两种花卉,这里用作春天的象征。
14. 光浮金盏面:金盏是一种金质的酒杯,面指的是杯口。这句形容酒的色泽金光闪闪。
15. 香到玉池津:玉池津是玉池中的水,这里代指玉池。这句描写酒香弥漫整个玉池。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人们赏春情状的词作。首先,“万紫千红鬓上粉,聚成一撮精神”句中,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色比作女子脸上的浓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繁茂艳丽。“宣和宫样太清真。韶风摇斗帐,芳露湿纶巾”则从宫殿装饰和历史背景出发,体现出一种华丽、精致的美感,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易逝。
“消得流莺花底滑,一声惊起梁尘。扶将芍药牡丹春。光浮金盏面,香到玉池津”这几句,更深入地描绘了人们沉浸在春光之中的欢快情境:黄莺在花间啼鸣,芍药、牡丹争相开放,金盏中倒映着阳光,香气弥漫着整个水池。这些生动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春日画卷,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宋词人洪咨夔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期。
在这一时期,洪咨夔经历了从官场到隐退的生涯。他曾任监察御史,后因直言敢谏触怒权贵被贬,最终辞官回乡。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深刻的洞察和反思。他在江南水乡度过了余生,将精力投入到诗词创作中,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的忧虑。
当时,南宋政权日益衰弱,外有蒙古势力的威胁,内有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困扰。这种时代背景使得洪咨夔的词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的诗词多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