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紫石禅房小池
窗前凿破十尺土,海底潜通百斛泉。
柳絮化萍飞不到,眼头赢得片青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窗户前面挖掘了十尺深的泥土,从海底引来了巨大的泉水。柳絮化作浮萍却飞不到这里,眼前是一片开阔的青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书写、创作。这里是诗的题目。
2. 紫石禅房:紫石,指紫色岩石;禅房,佛教寺院内静修的僧人的居室。此处代指作者所在的寺庙环境。
3. 凿破:挖掘。这里指在窗前挖掘池塘。
4. 十尺土:十尺,约3米,形容池塘的深度;土,指地表层土壤。
5. 海底:此处比喻池塘底部。
6. 潜通:暗中相通。这里形容泉水从地下流入池塘。
7. 百斛泉:百斛,一百石,古代容量单位,约合今100升;泉,地下水涌出的地方。形容泉水的丰富。
8. 柳絮化萍:柳絮,柳树的种子;萍,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描述柳絮飘落在水面上变成浮萍的情景。
9. 飞不到:柳絮不能飞离水面。
10. 眼头:眼前。
11. 赢得:得到。
12. 片青天:一片湛蓝的天空。
去完善
赏析
《题紫石禅房小池》是南宋诗人释云岫的一首描绘禅院景致的诗。诗中描述了禅院窗前的小池塘,通过巧妙的想象和比喻,展现了小池的清幽和宁静。
首句“窗前凿破十尺土”,以凿破泥土来比喻开掘小池的过程,表现出禅院的开创者们辛勤努力的精神面貌。同时,“十尺土”也形象地描绘出池塘的面积和深度,让人感受到其小巧玲珑的特点。
第二句“海底潜通百斛泉”,以海底潜流来比喻池塘的水源,展现出水源之丰富和稳定。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禅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
第三句“柳絮化萍飞不到”,以柳絮化为浮萍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出池塘宁静的环境中蕴含着深深的禅意。同时,这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在观察自然景色时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思考。
尾句“眼头赢得片青天”,以“片青天”来形容池塘水面的景象,展现出水面清澈、蓝天倒映的美景。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紫石禅房小池》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由释云岫创作于约公元980年。在诗人所处的时代,佛教盛行,寺院僧侣们以其才情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释云岫为这一时期的著名僧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哲理为主。
在这首诗中,释云岫通过对紫石禅房小池的描绘,表达了对静谧、和谐的自然景色的赞美。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在修行过程中,试图通过观察自然来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一时期,释云岫的生活可能颇为简朴,他居住在山间寺庙,与大自然为伴,过着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
此外,释云岫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初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此,其中也包括许多僧人。因此,释云岫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