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归亭
两袖飘飘恍欲仙,半醒半醉酒明船。
太虚一室都无碍,皎月凉风石上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穿长袖衣衫犹如身处仙境,半醉半醒的我坐在明亮的船上。这空旷的一室仿佛没有任何阻碍,我在清凉的月光下躺在石上入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两袖飘飘:形容衣袂随风飘动的样子,表达了诗人身心的自由与舒畅。
2. 恍欲仙:形容感觉如同神仙一般,表达了对愉悦心境的描绘。
3. 酒明船:指在月光照耀下的船上饮酒。
4. 太虚:指天空或宇宙,此处借指开阔的视野与无边的世界。
5. 一室:指诗人自己的心灵空间,意指心胸宽广。
6. 无碍:没有阻碍,表示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到无比舒畅。
7. 皎月凉风:明亮的月亮和凉爽的微风,营造出宁静美好的夜晚氛围。
8. 石上眠:指在石头上休息,展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忘归亭》是宋代诗人陈岩创作的一首描绘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诗作。诗中作者以飘逸的笔墨刻画了在酒醉迷离的状态下,自己恍若仙人般的心境。
首句“两袖飘飘恍欲仙”描述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他似乎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烦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飘然欲仙。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第二句“半醒半醉酒明船”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此刻的状态:他在一条明亮的船上,既有饮酒后的微醺,又有清醒时的明悟。这种似醉非醉的状态使得诗人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太虚一室都无碍,皎月凉风石上眠”则是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两句中,他表达了在浩渺的天空下,无论身处何地都不会有所阻碍。不仅如此,他还选择在月光洒满大地的凉石上安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也体现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忘归亭》是宋代诗人陈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此时的陈岩已经离开家乡,在外任职。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陈岩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曾担任过县令、知府等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外地。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许多抒发思乡之情的诗篇,如《忘归亭》等。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北宋时期,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丝绸、茶叶、陶瓷等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此外,当时的文人墨客喜欢结伴游历江南水乡,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些时代背景为陈岩创作《忘归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综上所述,《忘归亭》是陈岩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故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一时期的陈岩因政治原因离开了家乡,在外任职,这使得他的思乡之情更为浓烈。同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人墨客的风尚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