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野狐
百丈堂前验野狐,还如水上捺葫芦。
而今到处全机入,便好当场捋虎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百丈野狐》是宋代诗人释慧方的一首咏史诗,通过讲述“百丈野狐”的典故来阐述自己的禅学理念。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百丈:指的是百丈山,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与江西省修水县交界处,因海拔1300余米而名。
2. 野狐:指狐狸精。这里指百丈山上的一只狐狸,据传这只狐狸修炼成精,常常化作人形在山下村庄作恶。后来被一位高僧识破并降服,从而成为禅宗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
3. 验:验证、检验的意思。
4. 捺:压住、按下的意思。
5. 还如水上捺葫芦:比喻用智巧的手法解决问题,就像在水中按下葫芦一样。这里的“捺葫芦”也是一个佛教典故,形容事物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6. 机:指玄机、禅机。
7. 全机入:指领悟了整个禅宗的玄机。
8. 捋虎须:比喻触犯强权,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那些敢于挑战权威的人。
去完善
赏析
《百丈野狐》是宋代诗人释慧方的一首描绘禅宗智慧的诗词。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百丈堂前验野狐”开篇,以百丈山寺为背景,传达了禅定与智慧的重要性和艰难性。“还如水上捺葫芦”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境界的微妙和难以把握。
接着,诗人写道:“而今到处全机入”,表示禅师们已经领悟到了禅的真谛,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便好当场捋虎须”则是说,既然已经领悟到了禅意,就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迎难而上。这首诗既赞美了禅宗的智慧,又鼓励人们勇于挑战自我,追求真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百丈野狐》是南宋诗人释慧方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8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国家内部的矛盾并不尖锐。
在诗人生平方面,释慧方(1129-1203)是一位杰出的僧人诗人,他曾在江西等地的寺庙修行,后到临安(今杭州)传教。在游历各地的过程中,他观察并记录了大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以此作为诗歌创作的素材。这一时期的释慧方思想丰富,阅历丰富,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百丈野狐》以“百丈”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百丈山位于江西省奉新县西北部,此地风景秀丽,山水相依,生态环境宜人。此外,百丈也是禅宗五家之一百丈怀海创立的丛林,历来为僧侣们所崇敬。这首诗通过描绘百丈山的野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