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潭三首 其三
山空水浄竹娟娟,玉砾金沙自炯然。
宿鹭惊窥潭底日,潜鱼翻动水中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间清澈流水间,竹林青翠美丽,熠熠生辉。
夜幕降临,白鹭在水边安睡,偶尔瞥见阳光照在池塘深处,如同日出般光芒四射;鱼儿在水中游动,仿佛要掀开水面,揭示天地间无尽的奥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龟潭:地点名。
2. 山空水净:形容山中水源清澈的景色。
3. 竹娟娟:形容竹子优美翠绿。
4. 玉砾金沙:指阳光照射在沙滩上的景象。
5. 炯然:明亮耀眼的样子。
6. 宿鹭:夜晚栖息在水边的白鹭。
7. 惊窥:受惊吓而张望。
8. 潭底日:映照在潭底的太阳倒影。
9. 潜鱼:在水下游动的鱼。
10. 水中天:水面上的天空倒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山空水净”的环境起笔,描绘了潭水清澈、碧波荡漾的画面。同时,诗人用“玉砾金沙”形容潭水的晶莹剔透,突显了景物之美。接着,他描绘了宿鹭窥探潭底日的景象,以及潜鱼在水中翻动时的动态美,生动展现了龟潭的生机盎然。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远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龟潭三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孙觌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4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此时距离靖康之耻(1127年)已经过去17年,中原大片土地沦陷于金人手中,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这个时期,诗人们普遍流露出恢复故土、光复河山的爱国情怀。
孙觌曾入仕为官,历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因与秦桧不合而被贬谪至海州。在经历了宦海沉浮后,孙觌逐渐领悟到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将目光投向自然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龟潭三首 其三》便是他在海州任职期间的作品。
龟潭位于今江苏连云港市境内,相传是大禹治水时遗留的一处遗迹。孙觌在这首诗中以龟潭为背景,通过对潭水、岩石、竹枝等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