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七十六首

标题包含
偈颂七十六首
春已过半,百花竞芳。 有些佛法,如何商量。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子益,又称僧子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有限,以下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简要介绍: 1. 出生与出家:释子益出生于五代时期的南汉(今广东一带),具体生年不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各种花都在竞相开放。佛法的内涵丰富,应该如何去探讨研究呢?虽然有很多的话语要去理解,但是却没有知音来理解和领悟,只能随着飞舞的黄莺飞过矮墙了。
去完善
释义
1. 春已过半:意指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2. 百花竞芳:各种花朵竞相开放,争艳芬芳。 3. 佛法:佛教的教义、理论。 4. 商量:讨论、研究的意思。 5. 千言万语:形容语言繁多,表达众多。 6. 会:理解、领悟的意思。 7. 逐:追逐、跟随的意思。 8. 流莺:啼声婉转的黄莺鸟。 9. 过短墙:穿过矮墙,这里表示流动和迁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感悟和对佛法的理解。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然而,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有些佛法,如何商量?”这里的“商量”并非指与他人讨论,而是指自己内心的思考与探索。 接下来,作者以“千言万语无人会”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但发现身边的人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到这些智慧。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孤独感和无奈。最后,作者通过“又逐流莺过短墙”表达了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无论他人是否能够理解,他都会坚定地走下去,追寻佛法的真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引导读者去思考佛法的智慧,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七十六首》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子益所作的诗歌集。释子益(1165-1247),字天镜,俗姓陈,号觉轩,浙江杭州人。他一生经历丰富,幼年出家,后游历四方,广结善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僧,还是一位书法大家,擅长行书、草书,作品颇具晋唐遗韵。 在《偈颂七十六首》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宋时期的佛教思想和社会风貌。当时,儒家思想渐趋没落,禅宗成为主流,许多士大夫纷纷投身禅宗,寻求精神寄托。释子益作为禅宗高僧,他的作品深受禅宗影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同时,他还关注社会现实,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特别是在北方沦陷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对于抚慰民众的心灵创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释子益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下民众的无奈与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