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祥侍者化供

标题包含
祥侍者化供
祥禅为众下山来,七十高僧笑满腮。 袖里金锤曾未动,千门万户一时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子益,又称僧子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有限,以下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简要介绍: 1. 出生与出家:释子益出生于五代时期的南汉(今广东一带),具体生年不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祥禅为了大众而下山,七十位高僧满面笑容。他们的袖子里面藏着金锤却未曾使用过,使千千万万的门户瞬间敞开。
去完善
释义
祥:这里指祥侍者,即题目中的主人公,是寺庙的僧人之一。 化供:化缘得来的供品,这里指香客供奉给寺院的物品。 释子:对佛教徒的尊称,这里用来称呼祥侍者。 益:诗的作者,名叫释子益。 祥禅:祥侍者在禅定修行方面的成就。 众:众人,在这里主要指僧侣们。 下山来:从山上下来,这里是指祥侍者来到山下村庄或城镇化缘。 七十:泛指数量众多。 高:级别、地位高。 笑满腮:满脸笑容。 袖里金锤:比喻暗含力量的智慧,这里的“金锤”象征着佛法的力量。 曾未动:从未使用过,表示祥侍者的佛法力量还未施展出来。 千门万户:形容非常多的家庭或者人家,这里用来表示广大的信众群体。 一时开:一瞬间就被感化,表示广大的信众在短时间内受到佛法的影响而信仰佛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祥侍者的僧人为了众生的福祉而下山,吸引了七十位高僧的笑容满面。虽然他并未使用袖中的金锤(象征佛法的力量),但人们的心灵之窗却已打开。整首诗表达了祥侍者的慈悲智慧和他所带来的正能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祥侍者化供》是南宋诗僧释子益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首诗描绘了僧人在冬日里接受供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释子益作为一位诗僧,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都与佛教密切相关。他在寺庙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通过参禅悟道,逐渐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佛教大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与祥侍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探讨佛法,交流心得。 在那个时代,佛教寺庙是文人墨客的重要活动场所。他们在这里学习、交流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释子益的诗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