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礼开山伏虎祖师塔

标题包含
礼开山伏虎祖师塔
羊肠知几折,行尽水村村。 扪壁穿云栈,攀萝过石门。 寻踪知虎在,绕塔见师存。 他日重来地,松枝拂藓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子益,又称僧子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有限,以下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简要介绍: 1. 出生与出家:释子益出生于五代时期的南汉(今广东一带),具体生年不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弯曲的小路不知经过了多少转折,一直前行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村庄。沿着峭壁穿过云霄般的险峻山道,攀附藤萝越过了坚固的石门。探寻着蛛丝马迹感知老虎的存在,围绕佛塔看见师父依旧健在。有朝一日再次重游故地,松树枝轻轻扫过斑驳的苔藓痕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礼开山:指祭拜佛教的开山始祖。 2. 伏虎祖师塔: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沙溪镇灵山的寺院内,是禅宗五山之一的灵山护圣禅寺的住持妙善禅师(993-1064年)的墓塔。 3. 羊肠:形容道路崎岖难走,如羊肠般曲折。 4. 水村:村庄靠近水源,通常在水边或溪流旁。 5. 扪壁:摸着墙壁前行。 6. 穿云栈:穿过云雾缭绕的山间栈道。 7. 攀萝:攀附藤蔓植物向上爬。 8. 石门:山间的岩洞或者天然的石门状通道。 9. 寻踪知虎在:据传说妙善禅师曾降服了一头恶虎,因此有“伏虎”之说,这句诗意味着寻找线索可以发现老虎的踪迹。 10. 绕塔见师存:围绕墓塔看到师父的存在,表示对法师的尊敬与怀念。 11. 他日重来地:以后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12. 松枝拂藓痕:松树树枝轻轻拂过苔藓的痕迹,意指时光流逝、岁月无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拜访礼开山伏虎祖师塔的情景。诗中以羊肠小道、弯曲的水村、石壁和石门的形象,展现出寻找目的地时所经历的路程之艰辛。而后两句“寻踪知虎在,绕塔见师存”则意味着诗人终于找到了伏虎祖师塔,并与他的精神进行了对话。最后诗人表示,待未来再次来到此地,或许能看见拂去青苔覆盖的松树,这也暗示了对信仰和传承的重视。整首诗以诗人的探寻历程与感悟为核心,表达了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对前辈导师的尊重,同时彰显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生命力的延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礼开山伏虎祖师塔》是明代诗人释子益的一首诗歌。在明朝时期,佛教文化繁荣发展,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此背景下,诗人以敬仰之情向开山伏虎祖师塔献诗致敬。 诗人释子益生活在明朝晚期,这个时期的诗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描写。在这一阶段,他的人生经历了许多起伏,同时也见证了明朝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思辨色彩,通过对开山伏虎祖师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在同一时代,明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佛教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佛教,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种背景下,释子益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