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幽林寺
幽林卓锡地,香火续深禅。
但见树迷户,不知头顶天。
云开青嶂耸,瀑溅雪珠悬。
一脉来何处,曹溪万丈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幽静树林的深处,僧人们在这里潜心修行,延续着深深的禅宗文化。只看见树木遮掩了门户,忘记了头上的天空。云雾散开后显露出高耸的山峰,瀑布飞溅如同雪花悬挂在空中。这条小溪源自何方?源头就在那万丈深渊的曹溪。
去完善
释义
1. 幽林:指人迹罕至的树林,含有远离尘世的意思。
2. 卓锡:又称挂锡,指的是僧人或道士行走江湖时投宿寺院或道观。
3. 香火:这里指寺庙中供奉神佛的烟气,借指佛教活动。
4. 深禅:深奥的禅宗佛教思想。
5. 户:门。
6. 顶:头顶。
7. 青嶂:青山翠岭。
8. 瀑溅雪珠悬:形容瀑布飞流而下溅起的水花如同雪花一样洁白美丽。
9. 一脉:一条水流。
10. 曹溪:源出于中国广东省曲江县南部的河流,被誉为禅宗的发源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为《题幽林寺》的五言律诗是释子益所作,作者以幽静山林的寺庙作为场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景象。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述,展示了寺院周围的环境以及寺庙的神秘氛围,从而表达对禅宗修行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渊博和智慧的赞美。
首联“幽林卓锡地,香火续深禅”,点明该诗的背景是幽静的森林古刹,其中“卓锡地”意为僧人居所。在这样寂静的地方,袅袅的香火缭绕着深邃的禅修境界。这句诗歌为全篇营造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净化的氛围。
颔联“但见树迷户,不知头顶天”,表达了作者身处环境清幽,林木繁茂的境地。视线被树木遮挡,以至于无法看到头顶的天空。这是一种强烈的自然气息的展现,凸显了深山古刹的幽寂和与世隔绝的特性。
颈联“云开青嶂耸,瀑溅雪珠悬”,进一步呈现了山林之景。山间的云雾逐渐散去,青翠的山峦犹如屏障耸立;飞瀑奔流而下,溅起的雪白水珠宛如挂帘。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传达了静谧中的生动生机。
尾联“一脉来何处,曹溪万丈渊”,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这源头来自何方的流水,竟是曹溪深远难测的万丈深渊。此处将河流喻作禅宗的发展源流,表达了作者对佛法智慧的敬仰和探索意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幽林寺》这首诗是五代时期的诗人释子益所作。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07年-960年之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出家为僧,以求心灵的慰藉。
释子益在此时选择了遁入空门,成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曾经历过世态炎凉、人生百态,最终看破红尘,决定出家修行。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其对清幽禅林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之情。
与此同时,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与混乱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寻求心灵的慰藉,选择出家为僧。他们通过禅宗哲学,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这也是《题幽林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之一。
去完善